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圆满生命的实现
圆满生命的实现 (117)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第四篇 布施与解脱
一、贪执是苦恼的根源
(一)人生的际遇
“人类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有瞬息多变的宇宙中寻求永恒的快乐。但事实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难全 人生自古以来令人喟叹不已。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受风花雪月的拂触、受天灾人祸的悸动,个人喜怒哀乐居然毫无抗力地受到外物左右牵绊。我们的确是难得真乐长乐的动物啊!”——王祝美
上面这段文字是位屏东师专的学生在作文课对人生苦乐所表达的心声。
我们所住的地方叫做“娑婆世界”。“娑婆”就是“难以忍受”(堪忍)的意思。因为这个世界正处于一个众苦煎迫的五浊恶世。有许多难以克服的苦恼及不完美需要我们忍耐接受。例如:天灾的频繁、能源的危机、环境的污染、人口的压力、种族的摩擦、战争的威胁、道德的沦丧、求职的不易、工作的单调、内心的恼热、化学药品的副作用、食物的农药遗毒、交通的混乱、哲学的危机、暴力和色情的泛滥、人情的冷淡、科技的噩梦、宗教的变质、死亡的阴影……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我们不只有生、老、病、死的痛苦,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八苦、十苦、一百零八种苦、八万四千烦恼,其实八万四千还是一个简化的数目,应该说“烦恼无尽”才对!怪不得佛经上常以“火宅”、“险道”和陷阱来譬喻我们所住的世界。
(二)各种感受终究是苦
我们的感受可以分为五种:
1.苦受——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因为遇到逆境,而感受到苦痛。
2.乐受——眼、耳、鼻、舌、身等五识,因为遇到顺境,而感受到快乐。
3.忧受——第六识(意识)因为接受逆境,而产生忧恼的感受。
4.喜受——第六识(意识)因为接纳顺境,而产生喜悦的感受。
5.舍受——身心(六识)因为接纳非顺非逆境,而产生无苦无乐、无忧无喜的中性感受。
这五种感受之中,前面两种感受是属于生理(身体)的,第三和第四种感受是属于心理(意识)的。最后一种感受则同时包括生理(身体)和心理(意识)两方面。
就凡夫的境界来说,苦乐是相反而相成的。痛苦和快乐在性质上是相反的两种感受。感觉快乐时,就湮没了痛苦。受苦痛的折磨时,就快乐不起来。然而苦乐也是相辅相成的。受了很深的苦痛之后,有稍微的快乐(其实是痛苦的减轻),便感觉到非常的快乐。例如纽约穷人家过年时只送给小孩一双新鞋,他笑得合不拢嘴。反过来说,尝过糖果的甜头后,只要吃了一个不太甜的柳丁,都会感到酸苦,而难以下咽。大富大贵的人家,因为平常享乐惯了,只要遇到一点打击或挫折,就感到痛苦难忍。例如:越有钱的人临终时越痛苦,因为家大业大就难放舍得下。
我们的感受明明有苦、乐、忧、喜、舍五种。为什么佛陀却时常鼓励我们要客观而仔细地反省这五种感受,并且觉悟这五种感受到最后都会变成“苦”和“忧”的感受呢?因为“观察各种感受到最后都变成苦和忧的感受”是启发智慧的起步,是觉悟的基础。有了“观受是苦”的觉醒,才会产生“宗教情操”,放下世俗的牵挂,而向往心灵的永恒境界。
在五种感受中,“快乐”、“喜悦”和“舍”(中性)的感受都是虚妄的。而“痛苦”和“忧恼”的感受却是实在的。为什么呢?“快乐”、“喜悦”和“舍”的感受本来是没有的,因为“痛苦”和“忧恼”的暂时停止或减轻,所以才产生“快乐”、“喜悦”和“中性”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