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布施的要领
三、随己所有,尽心布施
《瑜伽师地论》的第四十七卷说:“菩萨如果有可以布施的财物和佛法,遇到乞求的人,就立刻布施所有的东西。对于众生,他没有什么不能施舍的。他尚且能够布施身体和性命去救济众生,更何况那些身外之物呢?”
《菩萨善戒经》的第四卷说:“菩萨不聚集财物,不等到飞黄腾达以后才布施;他得到财物,立即就布施出去,而永远不把财物囤积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菩萨深知财物和人命都无常难保。所以一遇到乞求的人,便立刻布施,为什么呢?如果等到飞黄腾达和够气派才布施,就会使众生忍受更久的苦恼,所以这种布施不算完美。”
《大般若经》的第五百八十卷说:“布施时,不起分别心和做种种限制,随着自己的能力和所有,无论布施财物的多寡,都发广大的心愿,普遍惠施一切众生,能做到这样,虽然没有施舍很多财物,也能够成就清净圆满的布施。为什么呢?我们是为了成就无量的佛法,才去修行布施。如果布施时,心中有了限量,便不能证得无量的佛法。以狭窄的心量去布施,不但无法使布施清净圆满,也是无法成就一切种智。所以要证得佛陀完美的一切种智,就应当以无限量的心去布施。”
我们每天应发愿尽心奉献此身为一切众生服务,不可苟且敷衍,必会有很大的福德。譬如《杂宝藏经》记载:须达长者的太太,见到五位证圣果的出家人在乞食,她就把所有的饭都供养这五位师父,她的丈夫回来,看见没有饭菜,不但没生气,而且很高兴他太太这么做。后来他打开房门,发现许多珠宝,从此过富足的生活,后来他们也都得到非常大的福报。
万一,经济情况不允许或者受环境的限制,不能尽心尽力时,也应随分随力,随缘方便布施。不可“一毛不拔”或者只拔了“九牛一毛”!所以《发菩提心经论》的上卷说:“家境贫穷,而又能布施的人,多么高尚啊!”《菩萨善戒经》的第四卷也说:“如果只有少许财物,而却能时常惠施众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例如《贤愚因缘经》记载:从前毗婆尸佛时有一位贫穷的老先生,听了佛陀所说的真理以后,就受了三归依和五戒,而且回家拿了一文钱供养佛,佛陀授记他将来会悟得道果。得道时的法号叫做重姓。
《四十二章经疏钞》的第五卷说:王舍城有一位织布的师傅,因为遇到辟支佛在乞食,全家大小,不论夫妇、儿子、媳妇和奴仆每个人都减少一部分食物以供养辟支佛。后来这一家人出生在跋提城,各个全都大富大贵。
《杂宝藏经》的第四卷记载:舍卫国有一位女子,坐在地上磨檀香粉。恰巧佛陀走进城里。那位女子见到佛陀庄严的仪态,心生欢喜。于是她就顶礼佛陀,并且用自己磨好的香粉,涂在佛陀的脚上。后来她死了以后,投生在忉利天宫,身上的香气散布得非常遥远。
到底应布施薪资或所得的几分之几呢?这一个答案是因人而异,不可勉强的。由于佛陀讲经说法的听众不同,所以许多经典对于布施的比例也略有不同。例如《杂阿含经》说:将所得分为四等分份:一份食用、二份经营事业或投资、另一份储蓄,以备应急或救助贫乏的人。
《大般涅槃经》告诉我们:除了生活所需的费用除外,也可以将剩余的钱财分成四个等份:一份供养父母妻子、一份帮助部属或佣人、一份布施亲朋好友、一份供养出家师父或捐献政府。
《大宝积经》记载:因为波斯匿王拥有许多财富,而且不需顾虑到生活的问题。所以佛陀建议他将钱财分成三等份。一份从事宗教奉献、一份救济贫病、一份投资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
随缘量力方便布施很重要。例如《佛说阿鸠留经》记载:
从前有一位不信因果的长者,名字叫做阿鸠留。他出外旅游,不幸误入了险道,一连三、四天见不到水草,他快要饿死的时候,树神现身救他,他看见树神右手的手指非常奇妙,只要一指就会变化出美妙的饮食。他问树神这是什么缘故,树神回答说:“我前世是一个专门磨铜镜的穷人,因为我住在城门附近,遇到有师父在寻找用斋饭的地方,我就时常举起右手的手指,告诉他打斋供众的地点。所以我现在的福报完全在这一根手指上!”阿鸠留长者听了树神的话,心里觉悟了。他回家以后赶紧大布施,每天都请了很多僧人用素斋。后来他死了,投生在忉利天宫,成为散花的天人。
《百缘经》的第三卷记载: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讲经期间,城中有位长者的婢女,生性贤良,敬信三宝,她时常为人磨檀香粉。有一天,她出门看见了佛陀入城乞食,心里十分欢喜,立刻回到家中拿了一些檀香粉,涂在佛陀的脚上。佛陀运用神力,使这香气遍布全城,磨香的婢女见到这种奇迹,信心培增,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并且发愿:将来永离贫贱,早日成道,广度众生。佛陀微笑放光,并且对弟子说:”这位婢女布施檀香抹涂在我的脚上,将来九十劫不但不会堕落恶道,而且常在天上人间享受快乐,生生世世身体都芳香洁净,最后修道成辟支佛!”
我们也可以从小就培养儿童的布施行为,小孩儿虽然没什么钱财,可是他们也能布施,他们也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慈悲和虔敬:
《百缘经》的第三卷记载: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讲经期间,有一次带领着许多比丘进入旧卫城乞食,走到一条巷子。有一位妇女手上抱着一个小孩坐在地上,小孩子看见佛陀,心中非常欢喜,就向母亲要花,母亲就立刻买花给孩子。那孩子拿着花朵走到佛前,散在空中,变成花盖,随着佛陀。小孩子看了很欢喜,发了大愿:“希望散花的功德,使我将来也能成佛,广度众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佛陀微笑放光,授记他将来也会成就圆满的智慧。
《譬喻经》的第一卷记载:从前有几位弟子一齐在路上游戏,看见了佛陀,其中有一位童子向佛陀礼拜,并且将手中所拿的五颗豆子供养佛陀,四颗放进了佛陀的钵中,一颗掉落地上。佛陀说:“祝你世世得福!”那位童子死后立刻投生在天界,后来又做了八十世的转轮圣王。
《五百幼童经》和《出生经》的第四卷记载:波罗奈有五百位幼童结伴在江边玩戏,他们堆积沙做佛塔。他们虽有善心,可是过去世的福德却很薄弱。突然下了一场大雨,江水遽涨,这五百位幼童同时溺死。他们的父母哭得很伤心,佛陀去安慰他们说:“这次不幸是前世的业报,请你们不要伤心!他们现在都已往生兜率天了!”佛陀放光,使那些父母都可以遥远地见到自己的孩子,这五百位天人也来散花供养佛陀。佛陀说:“善哉!你们因为造塔的福德,能够生天,拜见弥勒菩萨,福报真不少!”五百位天人各个禀告父母不要忧愁,努力用功学佛。这五百位天人绕佛三匝后作礼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