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以无畏心行布施
《瑜伽师地论》的第三十九卷说:“菩萨布施不畏惧自身的贫穷,他只是悲愍众生而很乐意地布施。”
布施时要果敢,不要畏首畏尾。俗语说:“吉人自有天相。”有布施的气度和心量,福报自然会来。布施是最好的投资和储蓄,不要把布施想成损失,也不要经常想说“我钱财都布施了,将来要怎么生活?”顾忌太多是办不成事的。你要这么想:“布施就好比播种,只要我经常播种,那还怕将来没有收成吗?”
我们要以决定果敢的心布施。舍财要干净利落,不要让别人说我们做事不痛快,连布施也拖泥带水、考虑了老半天。
《大般若经》的第五百七十九卷说:“如果有众生来向我乞求各种民生日用品,我应当生决定布施的心,不应当说我现在没有财物,不能布施。纵使我现在没有他所要的财物,也应当以善巧方便的方式去寻找他所需的财物来布施,而不可认为:‘反正我自己现在没有这种东西,干脆算了吧!不必再为他操心寻找了!’如果有其他众生自己布施东西给他,我应当随喜赞叹。如果为了众生而去向别人求索,对方不布施给我,我就以种种方便善巧的方式去劝他发心,使需求者的愿望能得到满足。……如果有众生布施修福,菩萨便劝他们回向无上的佛道。菩萨劝人发道心所得到的福德,胜过其他众生布施所得的福德,还要多出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多倍。为什么呢?菩萨劝人发起回向无上道的心,能使他自己和其他众生都证得无上智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德布施的勇敢情形。有的向人借钱来布施,有的冒着罚款和生命的危险而布施,你说他们没有道德的勇气吗?
(一)借钱布施
《罗越城人民请佛经》和《经律异相》的第四十一卷记载:罗阅城的人民想共同请佛陀和众僧来供养,由于出钱的太多,婆罗门就私自限定:每个人最多只能出一百文钱。当时鸡头婆罗门想供养佛陀,可是家里实在贫穷,于是他就四处借钱,可是都借不到钱。他太太告诉他去向弗赊蜜多罗长者借钱,答应如果七天没还钱,鸡头婆罗门他们夫妇两人都愿意做长者的奴婢。长者便借给他们一百文钱。当他拿钱交给主办供养的人时,没想到主办人说:“我们的钱早已凑足去采买食物了,不需要了,请你拿回去吧!”鸡头婆罗门听了有点泄气,夫妇两个人共同到佛陀所住的寺院去礼拜佛陀,并且诚恳地请求佛陀和众僧接受他们的供养。佛陀微笑地答应了。
(二)施食无畏
《杂宝藏经》的第四卷记载:舍卫国有一位长者的儿子,跟其他长者的儿子一齐在花园中游戏。早在出门以前,就吩咐家里的人给他送午餐,后来他家里的人就派遣了一位奴婢送食物去给长者的儿子。当女婢提着食物走出门外时,遇见了佛陀,女婢就以所提的食物供养佛陀。而后再回家另取食物。她第二次拿食物时,却在半路上遇到舍利弗和目莲等佛陀的弟子,她又把食物供养他们了。她第三次回家拿取食物,才将食物送到长者的儿子那里。长者的儿子用完了午餐,自己回到家告诉他的妻子说:“为什么这么晚才给人送午餐去!”妻子回答:“我的天啊!今天已经连送了三次饭给您。为什么会晚呢?”于是叫婢女出来问:“今天早上你送了三次午餐,到底送给谁吃?”女婢回答:“我第一次送饭,遇到佛陀,就布施给他。第二次送饭,遇到舍利弗和目莲等佛的弟子,又布施供养他们。第三次才送给少爷!”长者的儿子听了,非常生气,用棍子打女婢,没想到出力过猛把女婢打死了。女婢死后,神识升天。又从天宫下来听佛说法,而证得道果。
(三)不怕受罚
《普曜经》的第五卷记载:佛陀游化婆罗门城,婆罗门知道佛陀的道德能感动人心,他想:“一旦被感化了,谁肯再听信我的话呢?”因此规定:如果有人以食物供养佛陀或者听佛说法就罚五百文钱。
佛陀入城乞食,每一户人家都闭着门,正当佛陀空钵要走出城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贫穷的老奴婢,正拿着陶器盛了粗弊的粥菜要出门倒掉,她看见佛陀托着空钵,心中产生了清净的信心,她想要供养佛陀,可是哪有食物呢?她想:“这些不好的食物如果有人需要,可以拿去!”佛陀知道她的心意,就接受了她的供养。佛陀为了增加她的信心,在她面前喝下那粗弊的粥菜,那贫穷的老婢见了非常感动。佛陀说:“您今天的布施这粥,使您将来十五劫不堕恶道,常在天上人间享受快乐,后来转成男身,出家修道而证得辟支佛的圣果。”
旁边有一位婆罗门听了说:“佛陀为了饮食而打妄语!布施这种粗陋的饮食怎会得到这么大的福报?”佛陀就现出广长舌相以舌覆额,并且告诉他说:“你见过婆罗门的经典记载有这种舌头的人还会撒谎吗?”婆罗门回答:“有广长舌的人一定不会打妄语!我只是不了解为什么布施这么一点东西却得到那么大的福报!”佛陀于是举果树为例,说明种子长大结果时的悬殊比例,那婆罗门终于心开意解, 当面礼拜佛陀,并向佛陀忏悔过失,佛陀为他说法,那位婆罗门立刻证得了初圣果。他大声地喊:“甘露和幸福的门已经大开了,你们怎么不快点出来呢?”许多婆罗门都布施钱财,迎请佛陀回去供养。连婆罗门和左右大臣也归依佛法,全城老百姓都得到了清净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