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四十八)

智者乐法 ①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圣喜尊者 讲  德雄比丘 译

今各位净信的尊者,佛陀在祇园精舍谈到摩诃劫宾那尊者时,为比丘们诵出这首偈颂。这首偈颂的含义是:

饮法水者以净心,住卧于安乐之中;
  智者恒常喜乐于,圣者所宣说之法。──《法句经》第79偈

编按:了参法师译作:得饮法水者,心清而安乐。智者常喜悦,圣者所说法。

各位都知道如何在这个世间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可以发现主要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有些人努力地累积物质,像房屋、汽车及其它财产,并且在这些物质当中追求快乐。然而,他们无法透过这些物质而达到真正的快乐。大家知道佛陀在出家之前像国王那样拥有许多财产,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感到快乐;可是无知的人们却期望借着累积物质而得到世间的快乐。如此,各位尊者就可以知道,累积物质的快乐是很低等、很粗劣的快乐。

第二种是没有物质的快乐或透过非物质而得到的快乐。有智慧的人会努力地透过非物质或无物质以达到真正的快乐。如果我们有许多物质,我们就必须多方面地设想:如何扩展这些物质、如何保护它们、如何存放它们……。如此经常有许多念头生起,心就不自由,不能正确地思惟。如果有人减少这些物质或放弃这些物质,他就不用老是挂念它们;他的心从物质中解脱出来,这样的心中就会时常有快乐生起。

大家都很有智慧。大家都曾经拥有一些财产、教育与知识,但是大家放弃它们,而来过着很自由的单纯生活。如此过着没有财产的生活,心就得到自由,因而经常感到快乐。

大家知道我们的善慧菩萨:他拥有数不尽的财产,然而,在他年轻的时候父母就过世了。他理智地思惟:“我的父母累积了这么多的财产,但是他们一分钱也带不去。我的祖父母也是一样。”然后他思惟:“我应该将这些财产转变到下一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所有财产布施给没有财产的人。”于是他施舍了所有的财产,然后进入森林去修行。在七天之内他就证得八种定 及五种神通,能够以神通力在天空飞行。如果当初他控制自己的财产,扩展、保护自己的财产,他就不可能得到那样的快乐。然而,他的智慧指示他应该走的路。他的智慧说:“放弃一切财产。”他照着做了。智慧又说:“这样子修行。”他也照着做了。就这样,他借着智慧而达到高等的快乐。所以大家就能了解:财产愈少,快乐愈多;财产愈多,快乐愈少。

在这首偈颂里,佛陀讲到“饮法水者”,意思是获得增上的成就,因而很快乐的人。什么是“增上的成就”呢?证得禅那,证得圣道智、圣果智 称为“增上的成就”。如何才能获得增上的成就呢?基本的就是财产(所拥有的物品)要少,其次是应当削弱妄想的力量以及在禅修时停止妄想。

我们想要修行呼吸念(安般念 ,但是如果有许多事情要想,我们就无法持续地修行,心会经常跑掉:看住一个呼吸之后,还不到下一个呼吸,心就跑了。然而,有智慧的人会下定决心在禅修时不胡思乱想。慢慢地,妄想的力量会减弱,而禅修的目标(所缘)会变得愈来愈清晰。然后清明的心会专一、集中在目标,于是心中就有快乐生起。如果继续没有妄想生起,这个快乐就会更增强。

【注解】①八种定:或译为“八等至”。安止定:即禅那;心完全专一、融入于单一目标(似相)的状态。此时的心很坚定、很有能力、清净而无烦恼、宁静而不动摇。一般常提到八种安止定,即所谓的“八定”:四种色界禅及四种无色界禅;有时再加上灭尽定,称为九次第定──这些是世间定。

圣者们进入并安住于所证得的圣果境界时也是安止定(禅那),称为果定──这些是出世间定。(灭尽定:心与心生色法都暂时不生起的定境;具有八定的阿那含及阿罗汉圣者才能达到。

②圣道智、圣果智:与圣道心、圣果心同时生起的智慧心所。

③呼吸念:或译为“安般念”;正念专注于呼吸以培育定力或智慧的修行法门。
                          (摘自《嘉义新雨》第39期)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