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五十七)

欲的出离与修断 ②

贪欲的过患

欲有什么过患呢?为欲思念辛劳是过患;为欲所驱,广为敛财是过患,敛财已恐财富为子所败是过患;又恐失财于水火,失财于贼等,以至心乱是过患;又缘于欲,与他人斗争,乃至国与国战,杀死众多人是过患。这在《增壹阿含》二十一第九经中有详细说明。

在《中阿含经》《阿梨吒经》里记载:“阿梨吒比丘本伽陀婆梨,生如是恶见,我知世尊如是说法,行欲者无障碍。──诸比丘诃阿梨吒曰:汝莫作是说,莫诬谤世尊,诬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亦不如是说,阿梨吒!欲有障碍,世尊无量方便说欲有障碍。阿梨吒!汝可速舍此恶见也。──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诸比丘,汝等知我如是说法。所以者何?我亦如是说,欲有障碍,我说欲有障碍。欲如骨锁!我说欲如骨锁。欲如肉臠!我说欲如肉臠。欲如把炬!我说欲如把炬。欲如火坑!我说欲如火坑。欲如毒蛇!我说欲如毒蛇。欲如梦!我说欲如梦。欲如假借!我说欲如假借。欲如树果!我说欲如树果。──譬若如人,欲得捉蛇,便行求蛇,彼求蛇时,行野林间,见极大蛇,便前以手捉其腰中,蛇回举头,或蜇手足及余支节,彼人所为求取捉蛇,不得此义,但受极苦,唐自疲劳,所以者何?以不善解取蛇法故,如是或有痴人,颠倒受解义及文也,彼因自颠倒受解故,如是如是知彼法。”世尊把欲形容成障碍,骨锁,肉臠,把炬,火坑,毒蛇,梦,假借,树果等等,因为都是短暂的快乐。

还有的是,欲将使我们长久轮回,不得出离,这个苦头就大了。三界与三恶道将是我们长久涉留之处,与生老病死结不了之缘。

一切的修道,持戒,禅定,修慧等等,都是为了竭止欲,佛陀曾说过:“贪欲的止息就是涅槃。”这贪欲是广义的对三界里一切的爱执,由此可见欲的严重性。佛陀并不是要我们不吃不睡,甚或不工作谋生,基本的生存所需,若合法求取,那是没有大碍的,但世人贪求不厌,有了还要多,好的还要更好,纵欲不竭,要死时还不舍得,因此终要回來继续受苦。

欲的出离与修断

在《一切都在燃烧经》里佛为事火的三位迦叶兄弟和他们的一千位徒众这么说:“比丘们!一切都在燃烧!是什么在燃烧呢?眼在燃烧、色相在燃烧、眼识在燃烧、眼触在燃烧、眼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在燃烧。它是如何点燃起来呢?我宣示它是由贪欲、瞋恚、愚痴、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而点燃起来。

比丘们应如是观,圣弟子于眼生厌、于色相生厌、于眼识生厌、眼触生厌、眼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意识、意触、意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生厌。生厌故远离,远离故解脱,解脱故自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他们听完后都证得阿罗汉果。

知道这一切都在燃烧,若能断欲念,则一切连带而来的不善心所亦得断,那么燃烧之火就熄灭了。

“诸贤,念欲恶,恶念欲亦恶。彼断念欲,亦断恶念欲。如是,恚、怨、结、悭、痴、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慢、最上慢、贡高、放逸、豪贵、憎诤。诸贤,贪亦恶,着亦恶;彼断贪亦断着。诸贤,是谓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乐。顺法次法,得通,得觉,亦得涅槃。”(《中阿含》﹐八十八经﹐求法经)

每一位行者对‘欲’都得下一番苦功去认知它。无论它是普通的欲念或是为了生存而起的欲念,断了欲念心才能安宁;恶欲更非要断除它不可。只要下决心去观察心,经过一段时间都能分辨心里的欲念。我们每一天从早到晚心里所生之念大部分是跟欲有关,而且都是为了要满足这个身体的需要而生起的,我们简直就是欲念的奴隶,为了它生起恶欲伤害别人,造作诸恶业,将来要尝受苦果。

依上面所引的经文思惟应知;欲的生起是从触开始,当根门触境时它对我们身心产生乐受,心中认知它是乐受是想,想后有思,思后生爱,意念对爱反复思念,不肯舍离。是故佛说:“欲从思想生。”

它的生起过程是:触→受→想→思→爱。因此要修习到无欲是:知欲→离欲→灭欲→断欲→无欲。先得了解欲如何生?常观察它,知道它是源于对境的接触之后,才修远离这些生欲之境,以免受引诱再生欲念。

若心数数忆念于它,就要用正确的方法灭除欲;这包括远离生欲的境,修不净观,无常观,思惟欲的过患,思念佛与罗汉的庄严与清净,思惟恶道的苦,死,自己的修行时间不多,同时要对圣道常常向往,出离之心才能修好。

要常用攀缘四识住的道理;一次成功灭欲之后,将来触境时欲还会再攀缘生起,那时还得再做灭欲的工作,直到该欲于未来不再生起,这才算是断欲。

这只是断我们心里的一种欲而已,我们六个根门对可爱境的欲是很多的,要踏实的修,修到无欲的成果叫做“心解脱”,是心对欲不再思念,如实地知道它会带来苦而放下它,免得被它烧着了。

在《杂阿含22经》中佛言:“爱欲断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又在《杂阿含28经》中佛说:“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这是断欲的成果。

能够做到这种地歩确是要花许多时间与精神,所以要培养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的念力,要用四正勤,要知五根,培养五力,才能成就四神足,要能修成无欲,真要有欲愿成佛的如意足心愿,勤如意足,澈底的知道自己的心的心神足,能成就心神足还要靠正思惟的观如意足,故达到心解脱那真是有大神力了。()
                       (摘自《福聚院》网站 法增比丘)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