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五十九)

证悟初果的方法 ①

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

学佛陀的人要知道,佛陀说我们就像病人,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医师有很多,佛陀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好的医师诊断病人,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马虎不得,要找到正确的病因,是季节变化?是风寒?是吃错食物?是疲劳损身?或外因伤害等等。然后问病人的一些生活的资料,才能开正确的药剂给病人服用,是要针炙?要发汗?要泻?要吐?或服药?或动手术等等。当医师作了正确的诊断,才采取正确的医疗方法,开正确的药给病人,并要确定病人的病不再复发。而病人一定要服药,才可能会复原,若是不按照医师的吩咐定时服用,或根本不服用的话,那病人是不会痊愈的。同样的道理,修行要能够成功,要有成果,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果,头脑绝对不能胡涂。许多人学了很多年,还在那团团转,有些贪瞋痴比以前还严重,根本找不到正道,也不能证果,就是因为没有正见正思惟法义,没有用正确的方法修行所致。

在《杂阿含271经》里佛陀说:“善哉!低舍,今当说譬,大智慧者,以譬得解。如二士夫,共伴行一路。一善知路,一不知路。其不知者语知路者,作如是言:我欲诣某城,某村,某聚落,当示我路。时,知路者即示彼路,语言:士夫,从此道去,前见二道,舍左从右前行;复有坑涧渠流,复当舍左从右;复有丛林,复当舍左从右;汝当如是渐渐前行,得至某城。

佛陀告低舍:其譬如是,不知路者,譬愚痴凡夫。其知路者,譬如来,应(供),等正觉!前二路者,谓众生狐疑。左路者,三不善法。贪,恚,害觉。其右路者,谓三善觉;出要离欲觉,不瞋觉,不害觉。前行左路者,谓邪见,邪志(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前行右路者,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坑涧渠流者,谓瞋恚,覆障,忧,悲。丛林者,谓五欲功德(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也。城者,谓般涅槃。(离狐疑不善法八邪道)

佛陀告低舍:佛陀为大师!为诸声闻所作已作,如今当作哀愍悲念,以义安乐,皆悉已作。汝等今日,当作所作。当于树下,或空露地,山岩窟宅,敷草为座,善思正念,修不放逸,莫令久后,心有悔恨,我今教汝。”

世上有些修行人,虽然遇到善知识和听闻正法,但是因为狐疑和邪见,起不正思惟,产生邪执,执取戒禁和仪式;或追逐五欲,行放逸事,以邪欲修行,而走上八邪道。有些则因为善根(宿世波罗蜜)不足,遇到邪师,听了邪法,而走上八邪道,比如阿阇世王就是一例,因此遇到坑涧、渠流及丛林,到不了涅槃城!死后下了地狱。

道谛里的八支圣道是所有的修行人要走的道路,它是戒、定、慧三学,与三十七菩提分法是密切联系着的。为什么要修习八正道呢?在《相应部·道相应》里佛陀举出八种理由:

(一)为了远离贪欲

(二)为了断诸结

(三)为了永断随眠

(四)为了遍知行路(指修道)

(五)为了灭尽诸漏

(六)为了现证明解脱果;

(七)为了智见;

(八)为了无取般涅槃。

要修习八支圣道,每一位行者要具足什么条件呢?在《相应部·道相应》里佛陀举出七个有利的条件:

(一)善友(善知识引导);

(二)戒具足(持戒圆满);

(三)志欲具足(愿证果);

(四)我具足(正命,正念);

(五)见具足(正见);

(六)不放逸具足(精勤);

(七)如理作意具足(正思惟,正观察)。

这些是修习圣道的先要条件。

注: ① 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共三十七支。

② 贪欲,它是十结的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七随眠的欲贪随眠,有贪随眠;四漏的欲漏;

③ 结,指疑结、戒禁取结、邪见结、欲贪结、恚结、色贪结、无色贪结、掉举结、我慢结、无明结。前五结也叫五下分结,后五结也叫五上分结;这些结把众有情结缚在生死轮回中。

④ 随眠(潜在倾向)──疑随眠,邪见随眠,欲贪随眠,有贪随眠,恚随眠,我慢随眠,和无明随眠。

⑤ 行路,指四向,四果的四双八辈圣者的修行道路。向须沱洹,须沱洹(初果),向斯沱含,斯沱含(二果),向阿那含,阿那含(三果),向阿罗汉,阿罗汉(四果))。

⑥ 漏,指欲漏,有漏,邪见漏和无明漏四种漏。漏是指脓疮所流出的脓。欲漏是对欲乐之贪,有漏是对存在或生命之贪,邪见漏属邪见,无明漏属痴。三漏:欲漏,有漏和无明漏;遍指烦恼和生忧戚之法。见《中阿含》﹐《漏尽经》(摘自《福聚院》网站 法增比丘)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