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七十一)


四护卫禅

对你讨厌的人修习慈心观

对于你讨厌的人,又应先以那一种作为对象来散播慈爱呢?应先散播慈爱给自己对他只有少许瞋念的人,把你极恨者留在最后。

在实修时,你应先散播慈爱给你敬爱的人、你亲爱的人及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直到慈心变得强而有力时,再把禅定之光照向你讨厌的同性者,然后散播慈爱给他:“愿此善者没有仇敌,愿此善者没有内心的痛苦,愿此善者没有身体上的痛苦,愿他愉快地自珍自重。”选任何一种方式修习,直到证得禅那。若无法证得禅那,则应以《清净道论》里所述的种种方法省察。

当人用膳时,他会挑弃不吃的骨头,只剩下自己喜爱吃的肉。而每个人都会有某些可爱或可敬的优点,在此你不应理会你讨厌的人任何丑恶或卑劣不堪的缺点,而只是省察他的优点,然后再散播慈爱给他。

若如此修行还是无法证得禅那,那就转用另一种省察法。佛陀在《无始相应》里说:在过去漫长的轮回里,一切众生都曾经互相有过如父母、子女、兄弟或姐妹等亲近的关系,没有任何人彼此间是不曾互为眷属。你应省察:“现今我们可能会互相憎恨,然而在过去世,他或她可能是我非常亲爱的儿子或女儿,或我是他的儿子或女儿。”如此省察后,再散播慈爱给他,这样就可能会证得慈心禅那。

若运用这方式省察后还是不能证得禅那,那么你就应该激起对你讨厌的人生起悲心。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皆逃不过老、病与死。若人还是凡夫,那他就还未脱离恶道,所以一切众生皆极可怜愍。如此省察后再散播慈爱给你讨厌的人,这样即能证得禅那。

若还是不行的话,分别诸界是另一可实施的方法,省察:“我是生气他的哪一个部分?我是生气他的头发吗?还是他的体毛?还是他的指甲?他的皮肤?肉?腱?骨?骨髓?等等。”应逐一地省察三十二身分。若还是无法消除怨恨,那么再分别他的四界:“我是生气他的地界?水界?火界?还是风界?”通过省察四界,怨恨就会平息。若你已经修习过四界分别观,这种省察法就很容易。或者,若你已熟练于辨别名色或五蕴,在以智辨别五蕴之后,你可以省察:“我是生气他的哪一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还是识蕴?”如此省察后,怨恨就会平息。

若还是不行,你即应省察修习慈心观的十一项益处(功德),以此来训诫自己,反省:“若要通过修慈心观来获取它们的话,怎么可以再对自己讨厌的人生气呢?”如此省察后,再怀着欲获得那些益处的心散播慈爱给你讨厌的人,如此你就会成功证得慈心禅那。

成功之后,你应逐一地更换慈心观的对象,直到能够成功地对极恨的人散播慈爱,直到证得第三禅。

破除界限

过后,你应更进一步修习破除界限。什么是界限?若能散播慈爱给某个人,但对另一人却不能,那么即是还有界限。

为了修至心境平等无分别,以破除人际之间的界限,你应轮流地散播慈爱给四种人,即:自己、你喜爱的人、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你讨厌的人。再次言明,散播慈爱给自己是不可能证得禅那的,这只是用来推己及人而已。先思惟:“愿我没有仇敌,没有内心的痛苦,没有身体上的痛苦,愿我愉快地自珍自重”三、四次,以此作为标准再思惟:“如我愿自己没有仇敌,他人亦希望他们自己没有仇敌。如我愿自己没有内心的痛苦,他人亦希望他们自己没有内心的痛苦,等等”如此思惟三、四次后,再以四种方式散播慈爱给你喜爱的人,直到都证得第三禅。然后同样以四种方式散播慈爱给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直到都证得第三禅。只有如此之后,才以同样的四种方式散播慈爱给你讨厌的人,直到都证得第三禅。

接着,重新散播慈爱给自己,给另一个你喜爱的人、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你讨厌的人。散播慈爱给每一种人直到证得第三禅。成功之后,你应如此一再重复地对每一种人培育慈爱。如此修习直到慈心极强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慈心将会变成对你自己、你喜爱的人、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你讨厌的人四者都平等,而不会再对任何一种人有偏爱。此时,你即已破除了界限。《清净道论》提及一个比喻:若有人叫你从这四者之中选出一人来杀掉(以便保全其他三人的性命),而你又还能选得出来的话,那么你的慈心还未达到平等。然而,若你对每个人的慈爱都平等,而无法选出任何人,那么你已破除了界限。(摘自《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