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1)
换 水

我昔曾闻:有一老母,背负酥缸,在路中行,见庵摩勒树,即食其果。食已患渴,寻时赴井,乞水欲饮。时汲水者便与水。以先食庵摩勒果之势力故,谓水甘甜,味如石蜜。语彼人言:“我以酥缸,易汝缸水。”

尔时汲水人即随其言,与一缸水。老母得已,负远归家。既至其舍,以先食庵摩勒势力已尽,取而饮之,唯有水味,更无异味。即聚亲属,咸令尝之,皆言:“是水有朽败烂绳汁泥臭秽、极为可恶。汝今何故持来至此?”

既闻斯语,自取饮尝,深生悔恨:“我何以故,乃以好酥易此臭水!”

翻译: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老太婆,背着一瓶酥油,在路上走,看见一棵庵摩勒树,就吃了几个庵摩勒果。她吃了以后感觉有点口渴,就马上到井边讨水喝。这时井边有一个人正在打水,便给了她一些水。她喝下水,因为刚吃了庵摩勒果,甜味还留在口里,觉得这水甜美得像石蜜。于是她便对打水人说:“我用这瓶酥油换你这瓶水。”

打水人照着她的意思,给了她一瓶水,换了她的酥油。老太婆背着这瓶水回到家里。回到家时,她又取出水来喝,因为这时她口里原先吃的庵摩勒果的甜味已经完全没有了,她只感觉到水的味道,没有其它味道。她叫家里的人来,让他们都尝一尝。大家都说:“这水只有一股烂绳泥土的味,又臭又脏,太恶心了,你怎么会把这样的水带回来?”

老太婆听了这话,自己又取了一些来尝,心里深深后悔:“我怎么用我上好的酥油换了这样的臭水呢?”

偈曰:
    宿福势未尽,为恶尚无报;
    待得福享了,苦祸即骈临。

(摘自《佛经寓言故事》王邦维)

孔雀和鹤


  

  一只孔雀开屏,张开了它美丽的尾巴,看到有只鹤经过,于是嘲笑鹤的羽毛太难看,它说:“孔雀的羽毛金碧辉煌,五彩缤纷,有如帝王般华丽尊贵,再看你,羽毛灰溜溜的,也不好看。”鹤回答:“比一比别的吧,我能飞上高空,在天空中长鸣,而你只能呆在地上的粪堆房,像只鸡一样。”  

人生智慧:

孔雀热衷于外在美,欣赏自己华丽的羽毛;鹤的追求则是飞上高空纵声长鸣。本来外表美也是孔雀的优点,可是它以此自傲,并以此讥笑清亮的鹤,未免不智,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身价,更显庸俗。

内在美与外在美都是可取的,然而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与精神境界。所以那些以貌取人,并自以为美的人,常常是内心最贫瘠,最丑陋,最没有内涵的人,就像踩在粪堆上的鸡一样,只知道自己羽毛漂亮,却忘了脚下的一切。

(摘自《伊索寓言和人生智慧》)

佛子觉悟:

鹰飞高,燕飞远,身虽有大小,飞行也各有特长,但它们都飞翔在辽阔的太空中。

佛弟子执着于经书上的一句半语以为彻底究竟,以少为足,把片面说成圆满,障碍自己深入经藏,以远离智慧而自得其乐,已经是背离佛道的愚人之见。更傻的是有些人在学佛的路上执着于儒教道教以及外道知见,对具有佛学智慧的人加以蔑视讥毁,他们既不是鹰,也不是燕,仅仅是眼睛望着地上几粒米的小麻雀,它们已丧失了高飞的能力,它们已离开了太空的自在。那些因老朽而掉下了羽毛的孔雀,与躲在粪房的鸡没有两样,也远远比不上那愚人寓言中以酥油换水的老母,她到最后还能深生悔恨:“我何以故,乃以好酥易此臭水?”这些人所以学了佛法仍然辨别不出远离佛法的臭水的味道,这是由于他们对外道错见执着久了,味觉神经已经麻痹,就像盲人无法成就慧眼那样久久处于愚痴的黑暗中。(智地)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