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2)
《百喻经》     杀商主祀天喻

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既得之已,相将发引。至旷野中,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亲,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杀导师,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死尽。

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宝,当修善法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困死。

注释:

①贾客:商人。
  ②发引:引导、出发。
  ③天祠:神祠,祭祀神的祠堂。《金光明经疏》有“神亦名为天”的记载。
  ④人祀:进神祠祭祀,需杀活人以供奉。
  ⑤伴党:党,群体、集团。
  ⑥亲亲:亲属,同族。
  ⑦所趣:趣,同去,去向、方向。
  ⑧法海:佛教认识人生、社会的基本教义。指一切事物、现象。
  ⑨三涂:涂,通途,即火、血、刀。火途,地狱猛火所烧之路;血途,各种野兽相互食咬之路;刀途,饿鬼以刀、剑、杖逼迫挟持之路。
  ⑩津济:津,渡口;济,渡,此处代指靠岸的码头

译文:

从前有一伙商人,想渡海做买卖。要渡海就必须请向导引路,才能成行。因此大家一同寻找,请到了一位向导。有了向导,大家就出发上路了。他们来到了一个旷野,那里有一座祭祀神的祠堂,按惯例必须杀活人祭祀后,才能离开。于是商人们共同商议说:“我们结伴而行的人都是亲戚,怎能杀死?只有这个向导,最适合祭祀神灵。”于是他们杀了向导,用来作了祭祀的供品。祭祀完毕后,他们却迷失了道路,不知该往何处走,都困死在旷野中。

一切世俗的人,也是这样,他们想得到人生的真谛、智慧和财富,就应当修行善事,接受教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但人们却常败坏善良的品行,从而在生与死轮回路上,永远不能超脱,并因为作恶堕入地狱、畜生、饿鬼道,受到火、血、刀这三种痛苦的长久煎熬。这就像商人们要渡海,却杀了引路的人,从而迷失了方向,最终导致困死旷野的结果一样。

辨析:

在现实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做长远之计的并不少见。那种为了现实而不顾未来,没有人生奋斗目标的人也屡见不鲜。商人们为了亲情,最终杀了向导,致使大家全部困死,这个结局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同情,理解为是人最终的错误抉择而造成的;但为了一点儿个人的私利,却置集体、国家的利益以及法律于不顾,最终走向绝路的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为数不少。佛家在引导人们去恶从善的法义宣讲中,能直指人心,重视人生理想,这在认识上是有见地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应该与物质文明同步。注意用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引导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是十分必要的。(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供你思考:

圣法法师在《百喻经故事广释》里说:“世间一切学问技艺,都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各人有各人的专长。是故对老师对识者都必须有尊重和恭敬心,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也才合做人的基本原则,否则自毁人格和前程。

行走夜路的人需要灯火,雨天出外必须带雨伞和雨衣。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上必须有父母、师长、善知识养育和教导,岂能忘恩负义?不闻佛法的人没有智慧,没有修行的人没有定力,不能解脱烦恼。初信佛以为什么事都蒙佛保佑,所以对三宝恭敬、布施,可是慢慢日久即怠慢起来,遇到逆境即怪佛没有保佑,于是轻师或慢佛或破戒!从前的信心道心都荒废了。

有的人只求佛保佑,而不亲近善知识。不闻佛法故信心没有坚固。或是没有正知正见,只是好奇求感应。因为末法时代,邪师外道说法多如牛毛。所以就被外道引诱而迷惑而堕入邪途,岂不是如航海没有舵手吗?

世间有许多人想学佛,欲入佛法的大海采宝,初入佛门时还用功诵经,研究佛法,严守戒律。时间一久慢慢懈怠下来,作恶破戒而无所顾忌,这不是和航海杀舵手一样吗?学佛的人以戒为师,破戒即失了学佛的根本,欲出离生死苦海无有是处。”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