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3)
《百喻经》     立即长大喻

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后示王。”于是即便远方取药。经十二年,得药来还,与女令服,将示于王。王见欢喜,即自念言:“实是良医。与我女药,能令卒长。”便敕左右,赐以珍宝。时诸人等,笑王无智,不晓筹量,生来年月,见其长大,谓是药力。

世人亦尔,诣善知识而启之言:“我欲求道,愿见教授,使我立得善知识。”师以方便故,教令坐禅,观十二缘起,渐积众德,获阿罗汉。倍踊跃欢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师,速能令我证最妙法。”

注释:

①今卒无方:今卒,现在仓猝之中;无方,指没有药方。

②比得药顷:比,到、等;顷,时。等得到药时。

③敕:皇帝的诏令。

④筹量:筹划计算。

⑤诣善知识:诣,到;善知识,此处指修行有道的高僧。《法华经》中有:“益我菩萨之道,名善知识。”

⑥坐禅:佛教术语。是僧人的一种静虑思维的方法。

⑦十二缘起:即十二因缘。是佛教对人生的观察、解释。分别为:老死,这是观察人生求得解脱的出发点;还有生、有、取、爱、受、触、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名色(即身心的结合)、识、行、无明(指对佛教缘起、无常、无我的不理解)。这就是十二因缘的基本内容。(参见高杨、荆三隆《佛教起源论》)

⑧阿罗汉:破一切烦恼的得道高僧,即最高的悟道者。

译文:

从前有个国王生了一个女儿后,把宫中的医师召来对他说:“给我一种药,能使女儿吃了立即长大。”医师回答说:“我可以给这种药,使公主立即长大,但眼下还没有这种药方,必须去寻找。在我找药期间,国王您不要看,等公主服药后,再请您见公主。”于是他就到远方去找药了。十二年后,他采药回来。把药给公主吃了后,带她去见国王。国王见了很高兴,自言自语说:“确实是良医,给我女儿的药,能让她立即长大。”便诏令左右的侍从,给医师赏赐珍珠宝物。当时的人们都嘲笑国王的无知,不懂得起码的筹划计算,不管女儿的年龄,看见她长大了,便认为是药的作用。

世俗的人也是这样,到修行有道的高僧面前说:“我想得到明师的指点,使我很快得到对人生的透彻领悟。”明师从基础入门开始,教他坐禅抛除一切尘念的静虑,领会佛教对人生社会的观察和解释,积累认识各种行为的规范,达到屏弃一切人生烦恼的修悟境界。这人听后欢呼雀跃,说道:“真快乐啊!大法师,你这么快就让我能达到佛学的最高境界。”

辨析:

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都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代价,坐享其成是不行的。应该承认,机遇的不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但机遇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大脑,上天的恩泽只会赐给勤勉的人,这一点在科学和思想领域里,早已被众多的事例所证明。我们认为,勤奋是大富的前提,大富不仅要勤,还必须有富的心志和机遇。然而现实生话中,人们往往只看重结果,只看到春花的烂漫,却忽略了它历经酷暑、秋风、严寒的磨难和考验。人生最珍贵的,不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吗?

(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供你思考:

圣法法师在《百喻经故事广释》里说:“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坐飞机不要二三天就可以到。从前做什么事情都要靠人工,现在事事都有机器代劳,科学进步确实带来人类不少的幸福。医药可以治各种的病,延长人的寿命,却不能使人很快就长大。

学佛首要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修六度万行积功累德。有人却伪称有什么秘诀可以马上得道,不就是故事中的国王,欲刚生的孩子要立刻长大,一样的可笑!

佛是无上的正知正觉者,其慈悲智慧福德神通都是无量。他是累生累劫修来的,佛家虽有顿悟之法门,也是一半靠用功,一半是宿世的善根利智,才有顿悟的可能。顿悟以后也须渐修——积功累德、方能成佛,世间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