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49)
《贤愚经》

长者无耳目舌品 ③

时有贾客,将欲入海。从弟尸罗世质,多举钱财,以供所须。时弟长者,唯有一子,其年幼小。即将其子并所出钱,到平事所白言:‘大兄,是贾客子,从我举钱。入海来还,应得尔许。兄为明人,我若终亡,证令子得。’平事长者,指言如是。其弟长者,不久命终。时贾客子,乘船入海,风起波浪,船坏丧失。时贾客子,捉板得全,还其本国。时长者子,闻其船坏空归,唯见此人,便自念言:‘此虽负我,今者空穷,何由可得?须有尝债。’时见此贾客长者,复与余贾,续复入海,获大珍宝,安隐吉还。心自念言:‘彼长者子,前虽见我,不从我债。我举钱时,此人幼稚或能不忆,或以我前穷故不债耶?今当试之。’即严好马,众宝服饰,宝衣乘马入市。长者子见服饰如是,心念此人,似还有财,当试从债。即遣人语言:‘汝负我钱,今可见偿。’答言:‘可尔,当思宜了。’

译文:

当时,有商人想到海上行商,跟弟弟尸罗世质借了很多钱,用来供应海外行商所需。弟长者只有一个孩子,年纪还小。弟弟便领着孩子拿着钱来到平事的住所说道:‘大哥,这个商人入海经商,跟我借钱,回来时还给我所应得的钱财。请哥哥做为明人,如果我死了,这笔钱就让我的儿子得到。’平事长者说:‘本应如此。’弟长者不久命终。商人乘船入海遇到大风巨浪,船沉没海中,商人抓住一块木板才得以保全生命,回到本国。当时,弟长者的儿子听到船毁的消息,知道此人空手而归,心中便想:‘他虽然欠我钱财,但现在如此贫穷,怎么能够得到钱呢?只好将来再还债。’商人又拿剩余的钱又一次出海行商,这次获得无数珍宝并平安回来,心想:‘那个长者的儿子,以前见到我时没有向我要债。想当初借钱时,他还年幼也许记不得了。但也可能是看见我以前贫穷所以暂时没要呢。今天应该试一试。’于是装饰了一匹好马,穿上贵重华美的服装,乘马入市。长者儿子看见后,心想:‘这个人似乎还很有钱,应当试着讨债。’于是派人说:‘你从前欠我钱财,如今可以偿还了。’回答说:‘可以,但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摘自《贤愚经》慧觉等译撰 温泽远等注译)

●○○●●○○●●○○●●○○●●○○●●○○●●○○●●○○●●○○●●○○●●○○●
《百喻经》      

观作瓶喻

譬如二人,至陶师所,观其蹋轮而作瓦瓶,看无厌足。一人舍去,往至大会,极得美膳,又获珍宝。一人观瓶而作是言:“待我看讫。”如是渐冉,乃至日没,观瓶不已,失于衣食。愚人亦尔,修理家务,不觉非常

今日营此事,明日造彼业

诸佛大龙出,雷音遍世间。

法雨无障碍,缘事故不闻。

不知死卒至,失此诸佛会。

不得法珍宝,常处恶道穷。

背弃放正法,彼观缘事瓶。

终常无竟已,是故失法利。

永无解脱时。

注释:

①非常:无常。

②业:佛教解释为造作。即通过人的身、口、意造就作出各种行为、意识,从而连绵不断,遍尝人生的苦乐之果。业由惑即烦恼而生,形成不同的意识、行为,带来各种不同的结果即“业报”。

译文:

有两个人,来到陶制作陶器的作坊,观看陶工踏转轮制作瓦器,两人看得兴趣十足,不忍离去。其中一人克制着自己的欲望,去参加讲经解义的佛教活动,吃了精美的斋饭,得到了最珍贵的法宝。留下观看制作瓦瓶的那人说:“还是让我看完。”就这样时光逐渐慢慢地流逝了,直到夜晚降临。由于观看制作瓦瓶不能自己,所以只能挨饿受苦。

愚昧的人,也是这样,终日操劳于家庭事务,日复一日,不知道生命无常。

今天的所作所为,明日苦乐的根源。

传播佛理的宏论,如雷声遍布人间。

真谛雨露润心田,君却因事失却缘。

人生短暂何匆匆,身往净土岂等闲。

未有智看人间事,地狱恶道总相随。

放弃聆听戒定慧,贪看工匠作瓦瓶。

终身如常不自持,心灵法宝永失去。

人生若行如此事,永无解脱苦难时。
                 (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