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舍卫城外有家人妇,为清信女①,戒行纯具。佛自至门分卫②,妇以饭着钵中,却作礼。佛言:“种一生十③,种十生百,种百生千。如是,生万,生亿,得见谛道。”  其夫不信道德,默于后听佛咒愿,曰:“瞿昙④沙门,言何若过甚哉。施一钵饭,乃得尔所福,复见谛道?”  佛言:“卿从何所来?”  答曰:“从城中来。”  佛言:“汝见尼拘类⑤树高几许?”  答曰:“高四十里。”  “岁下数万斛实,其核大如芥子?”  答曰:“少少耳。”  佛言:“一升乎?”  答曰:“一核耳。”  佛言:“汝语何若过乎!栽种一芥子,乃高四十里,岁下数十万子。”  答曰:“实尔。”  佛言:“地者无知,其报力尔。何况欢喜持一钵饭上佛,其福不可称量!”  夫妇心意开解,应时得须陀洹道也。  <注释>   ①清信女:同优婆夷。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女子,与优婆塞同系在家信仰佛法者,俗称居士。  ②分卫:乞食。  ③种一生十:以种植喻修善业,种下一善因,生出十倍善报。  ④瞿昙:为印度刹帝利种中之一姓,释尊所属之本姓,新称乔答摩。  ⑤尼拘类:即尼拘律树,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形状类似榕树。此树端直无节,圆满可爱,去地三丈余,方有枝叶。枝叶繁茂向四方蔓生,其种子甚小(微细如柳花子),故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 <翻译>   从前舍卫城外有一家的主妇是清信居士,持戒修行纯正圆满。一天,佛亲自至门前乞食,主妇把饭放到钵中,退身行礼。佛说:“种一善因,得十善报,种十善因,得百善报,种百善因,得千善报。如此,可以生万,生亿,从而觉悟正道。”  其夫不相信佛法,悄悄在后边听佛祝愿祈福,说道:“瞿昙沙门,你说话太过分了。施舍一钵盂饭,竟然能得到这么多福分,还能觉悟正道?”  佛问:“你从何处来?”  回答:“从城里来。”  佛问:“你见那尼拘类树有多高?”  回答:“四十里高。”  “一年结几万斛果实,果核大小如芥菜子儿吗?”  回答:“种籽很小。”  佛说:“有一升吗?”  回答:“一粒果耳而已。”  佛说:“你说话怎么如此过分!种下一粒芥菜子儿那样大小的种籽,竟然长出高四十里的树,一年结几十万果实。”  回答:“是这样的。”  佛说:“土地无知,它会报答栽种之力。何况高兴地施一钵饭献佛,其福分不可限量啊!”  夫妇茅塞顿开,悟得须陀洹道。(摘自《佛典譬喻经全集》王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