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
四无碍辩第一
长爪梵志是尊者舍利弗的舅舅,又名摩诃俱稀罗,“摩诃”意指“大”,“俱稀罗”意指“肚子”。他博学多闻,遍览群籍,平日与其姊辩论必胜,嗣因其姊怀孕,反被姊胜。他心知姊姊胎中所怀必是智人,在胎中尚能托辩于母口,他日一旦出娘胎,必定舅不如甥,岂能无愧?于是他发奋图强,前往南天竺,学外道十八经,勤读四吠陀经典,日以继夜,焚膏继晷,以致无暇理发剪爪,因而人皆称之为长爪梵志。
十六年后,学成归国,欲找外甥辩论,姊姊却说舍利弗早已随佛出家。当时他很不屑地对其姊说:“这个瞿昙何德何能?能作我外甥的老师?”于是他前往佛前索甥。佛陀与他约定,若他能辩论获胜,当送还舍利弗。他接受挑战,于是先立下大前提:“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佛陀轻轻地四两拨千金,反问他:“你现在提出的这种见解是‘受’还是‘不受’呢?”他立即惊觉自己的主张有矛盾,因为若“受”是他的见解,则与自己立下的前提相违;若说“不受”,又哪来的前提呢?因而低首惭愧,对佛顶礼,决心追随佛陀出家,三年内即通达三藏,佛陀当众赞许他为如来声闻弟子中四无碍智第一,《见北传杂阿含相应部第一二相应第二经》。
佛陀本即具有“四无碍智”之德,少数如摩诃俱稀罗尊者等大弟子亦具备此德,然并非所有的如来弟子都具备,是以佛陀在本经中对其弟子解释何谓“四无碍智”,并鼓励大家以摩诃俱稀罗尊者为榜样,培养此德。
选译自北传《增壹阿含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
那时佛陀住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林内。当时,世尊是这样告诉比丘们的:“有四种辩才,是哪四种呢?所谓义辩、法辩、辞辩、应辩等四种。
什么是义辩?所谓义辩者,能通晓各种众生所要传达的意思,譬如对于天、龙、鬼神等众生要表达的意思,皆能分辨通晓其义,这就是所谓的义辩。
什么是法辩呢?也就是能通晓及应用如来所说的十二部经,譬如:契经、祇夜、本末、偈、因缘、授决、已说、造颂、生经、方等、合集、未曾有等等,以及各种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等等,诸法之真实,不可沮坏,可依法奉行,就是所谓的法辩。
什么是辞辩?也就是能对各类众生的语言及文辞皆能通达,譬如:长短之语、男语、女语、佛语、梵志、天、龙、鬼神等之语言,或者阿修罗、迦留罗(注:大鹏金翅鸟)、甄陀罗(大蛇)等所说之语言,皆能随彼根原与其说法,就是所谓的辞辩。
什么又叫做应辩?也就是当说法时,毫无怯弱,没有畏惧,能令四部之众心生和悦喜乐,就是所谓的应辩。
我现在就这样的教导你们,应当以摩诃俱稀罗尊者为榜样。何以如此?因为俱稀罗具有此四辩之德,能与四部之众适当的说法。
这四种辩才之德,如来本即具有,如我今日观察所有弟子中,具有这四辩才者,没有人能超越俱稀罗。是故,当求正方便,成就四辩才。就是这样,诸比丘,当如此学习。”
这时,诸比丘听到佛陀以上所说的法,都心生欢喜,依法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