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中国禅宗】(3)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一心禅颂 ①

“灵山拈花笑”者,直指心源也。若非汝心,花于何有,随举一法,法法皆然,乃至柏树子、干屎橛,莫非此意。

“心心相印传”,如遇故人,冥然神会,不假言论,二心默契。六祖以前,无非如此,逮后人根器陋劣,乃假话头以为方便,念佛法门,亦从此流出,惟多得弥陀加持。至于密乘,亦非不修此法,最切要者,即在生起次第修法身时,尤不可少。遇事生心,所谓心者,即般若空慧,于一切境,皆能以慧眼观之是也。
                (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二辑“定道资粮颂讲录”)

禅跟生活是这么贴近

       

禅跟我们的心、我们的生活是这么贴近,不是高高的挂在天上让人触手不及,也不是朦朦胧胧引人臆想,而是让大家能够在行、住、坐、卧,在生活琐事当中细细体会生活禅。(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

 

话说禅宗

中国禅宗,从初祖达摩到三祖僧璨,其门徒都修头陀行,“一衣一钵,一坐一食”,随缘而住,并不聚徒定居一处。至道信、弘忍时代,禅风一变。道信定居双峰山,三十余年,会众多至五百。后来弘忍移居东山,又二十余年,徒众多至七百。他们定居山林,聚徒修禅,既把运水搬柴等一切劳动当作禅的修行方式,又因此实行了生产自给。禅宗的丛林制度可说肇始于此。

道信、弘忍还完成了《楞伽经》与《般若经》、《金刚经》的融合。达摩西来,本以《楞伽经》印心,故当时慧可与僧璨皆称“楞伽师”。而道信曾劝僧俗念摩诃般若,已稍变重视《楞伽经》之风。弘忍传承道信衣法,常劝僧俗持《金刚经》;禅宗传教改用《金刚经》就始于弘忍。倡导“即心是佛”,“心净成佛”,“息其言语,离其经论”,不立文字,顿入法界。(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人因为浮躁才会僵化  

有个弟子问心道师父:“听说禅修是个很好的修行方式,可是现在生活紧张忙碌,如果每天都要拨出时间来打坐,也很不容易,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够获得像练习禅坐的好处。”师父告诉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生起慈悲心,有慈悲心,心就会柔软,对事情的看法就不会僵硬,人因为浮躁才会僵化。”

  *一日一禅*

 三、骨鲠言有砥砺的作用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增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一个人如果常听难以入耳的忠言,常遭遇使心中不悦的难事,就能修心养性,提高自己的品德;相反地,假使一直听悦耳的话,行事又很顺利,就会自然而然地松弛下来,如同中了鸩毒一般,此生再也无望矣!

“骨骾”是形容为人的正直,鱼刺如果鲠在喉部,是令人很难受的!

忠言大抵逆耳,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不如意的事,也会令人不悦,恨不得快点摆脱它,殊不知这正是磨练人的砥石,让人有更上层楼的机会,因此,非但不应抱恨,还该善于珍惜!

战国时期的齐桓公原来爱姬甚多,常在后宫饮酒作乐,管仲见了很担心,就把酒色比喻为鸩毒,劝诫桓公勿近醇酒妇人。鸩是一种毒鸟,雄的叫运日,雌的叫阴谐,身形似鹰而呈紫黑色;嘴是铜色,长约七、八寸;这种鸟专门吃蛇,蛇入其口则迅速腐烂;其排泄物附于岩石上,连石块也会因其毒而腐化;其双翼有剧毒,拿来浸酒饮下则会暴毙;据说,只有犀牛的角,才能化解这种奇毒 (摘自《一日一禅》 洪应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