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中国禅宗】(14)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乐在禅中⑦ 

有源律师向慧海禅师请教:“和尚修道,还用功否?”慧海答:“用功。”“如何用功?”“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不同。”“何故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慧海所说的“须索”、“计较”,即过多地考虑将来,而不懂得尽情享受今天的生活。
                            (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什么是禅 ⑥

那么禅到底是什么?作为禅宗的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它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不是用逻辑思维可以解决的问题,只能用“以言遣言”的方法提示一下。至于究竟什么是禅,或禅是什么,还得我们自己切身去体会。

什么是禅?首先,禅是一种境界。禅宗有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是觉者的生活境界。觉者就是佛,佛时时都在禅当中,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是禅,所以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觉者的生活,这是佛的生活。“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就是禅的境界。我们可以从外表看到佛的那种安祥、自然、喜悦。这也是悟者的生活境界。开了悟的人,还没有完全成佛,他也有这个境界,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就是行者的境界,修行者、修禅的人有时也有这个境界,但是他的这种境界不能完全打成一片,是有间断性的,而且他的这种境界在层次上与佛的境界有差别。(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道信语录

9、诸法解脱

[原文] 迄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四日,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据《五灯会元》卷一)

[译文] 到了唐高宗永徽辛亥年(651)闰九月四日,道信禅师忽然向门徒传示遗训:“一切事物的系缚,都已经解脱了。你们大家都要爱护珍惜禅法,使之流传教化于未来。”说完,安详地坐着逝世了。(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磨以前的中国禅学 ① 

菩提达磨观见中国人有大乘根器,即泛海东来,经过三年时间,到达建康(今南京),这时正是梁武帝普通七年(522,有争议)。武帝迎达磨于宫中,相与问答。达磨知机不契,遂渡江北上,到河南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后来慧可断臂立雪求佛法印,达磨与安心竟,越九年授慧可袈裟,传以法印,以“二入四行”并《楞伽经》四卷,用付慧可。要他单传心印,开示迷悟,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自此创立了中国的禅宗。直到六祖慧能,大行于中国,宋时远播朝鲜、日本,迄今流传未衰。
                            (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诗               

        体若虚空等自闲   纤尘不隔万重山
          可怜白曰清天客   两眼睁睁叹路艰           

                       明·憨山德清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