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中国禅宗】(33)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禅宗与中国文学 ⑦

跟以诗入禅形成对照的是以禅入诗,主要表现在诗人们的创作中。或以寺庙、佛塔、梵音为诗的题材,或点化禅宗机锋而造成理趣,或在对于山水隐逸的描写中寄寓禅意。

第一类如元代揭傒斯的《烟寺晚钟》:

朝送山僧去,暮唤山僧归

相唤复相送,山霭湿人衣。

在诗中作者没有单纯地表现钟声如何悠扬,如何回荡在自己的耳边,而是将钟声与山僧“相唤相复送”的亲密关系展示出来,体现出一种既平实又永恒的人情意味,赋予了钟声以不同寻常的意趣(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达摩禅法 ②

今天讲“入禅之门”,先介绍一下菩提达摩大师是怎样教导我们进入禅这个门槛的。菩提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宗派,且必然具有他自己的思想宗旨和修行法门作为这一宗派和另一宗派的区别。菩提达摩大师有一篇法语,专门阐述入禅之门的方法,就是《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又叫《略辨大乘四行观》、《入道四行观》。其教导的修禅方法就是“二入四行”。“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四行”就是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此为菩提达摩大师禅法的基本内容。

这篇五百多字的论文前面有一篇昙琳法师的序言,序言中,昙琳法师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但是这个信息历来没有受到禅门以及学术界的重视。这篇序文除了介绍达摩祖师的简要生平和其禅法中的成就以外,还提到就禅法达摩的四句口诀。修任何法门,这个口诀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四句口诀是他直接跟慧可、道育两位弟子说的:“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四个“如是”。
                        (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慧能语录

 23、无别之性 ②

【原文】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常住,恒而不变,名之曰道。”(据《祖堂集》卷二)

【译文】在尘世烦恼中而其心不乱,在专注禅定中而其心不寂。不断绝也不连续,不来也不去,不在中间也不在内外,不生也不灭。本性和相状常久存在,永恒而不变化,这就叫作道。”

【提要】禅宗不主张对事物一分作二。

【注释】①禅定——指思想集中,专注一境的精神状态。 (完)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⒇

(八)鸠摩罗什之译经与禅法 ③

罗什弘唱空宗,是后来大乘禅宗兴隆的内涵;所译禅经,为禅学的兴起奠定了巩固的基础。《出三藏记集》卷九载僧睿撰《关中出禅经序》说:

禅法者,向道之初门,泥洹之津径也。此土先出修行、大小十二门,大小安般,虽是其事,既不根悉,又无受法,学者之戒盖阙如也。鸠摩罗什法师,以辛丑之年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凉州)至长安,予即于其月二十六日从受禅法。既蒙启受,乃知学有成准,法有成条……寻蒙抄撰众家禅要,得此三卷…… (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是一种自在 (21)

有弟子问心道师父:“智慧和聪明有什么不同?”师父以玻璃和钻石来譬喻:“智慧像钻石一样发出五色七彩的光,聪明就如同玻璃;玻璃虽亮却比较不透明,变化性也不大,聪明是自己想的。智慧能够消融烦恼,也就是通达无碍,聪明只是世智聪辩的机巧。”弟子又问:“什么是开智慧?”师父回答:“开智慧就是把迷惑的地方打开,迷惑消失,智慧就开。”《圆觉经》说:“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摘自《禅菩提》释心道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