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中国禅宗】(35)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禅宗与中国文学 ⑨

更值得重视的是第三类作品,其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而格外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唐代的王维。比如他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达摩禅法 ④

我们现在也用这样的比喻——“筑起一道心里的长城”。这个——长城做什么用呢?社会上的人用来防腐败;我们修行人防止烦恼无明妄想的产生,防止外面一切物欲对我们的侵蚀。要做到心如墙壁必须“外息诸缘”,外在的一切的缘都要让它法住法位,互不干扰。外缘息是息不了的,就让一切法住在它应该住的地方就可以了,互不妨碍,你不要去攀缘它就没有关系。因为一切东西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没有什么烦恼会跑到我们心里来,都是我们去攀缘所致。我们能够让一切东西安住它的本位,不去攀缘,就是“止息诸缘”。什么缘呢?“苦乐忧喜,人我是非”,如是等等而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太难太难!
                       (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慧能语录

 24、识心见性 ①

【原文】一切经书,及诸文字,小大二乘, 十二部经 ,皆因人置,因智惠性故,故然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元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

【译文】一切佛经书籍,以及各种佛教论著,小大二乘佛教,十二部类的经典,都因人而置,因为人性具有智慧的缘故,所以这些经典论述才能建立。如果世间无人,一切佛法,本来是没有的。因此可知所有佛法,本来因人而设;一切佛经书籍,因有人讲习才得以产生。

【注释】①小大二乘——佛教两大派别,公元一世纪左右在印度形成大乘佛教,因将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称为小乘佛教。

②十二部经——指佛经按照体例的不同而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22)

(九)佛驮跋陀罗弘传出世禅法 ①

佛驮跋陀罗,译云觉贤,又云佛贤,北天竺迦维罗卫人。十七岁出家,与同学数人诵经,众皆一月,觉贤一日诵毕。其师叹曰:觉贤一日敌三十天。及受具戒,本业精勤,博学群经,多所通达,以禅律驰名。尝与同学僧伽达多共游罽宾,会遇中国沙门智严至西域,邀贤到中国弘法。于是杖锡跋涉,经历三年,于义熙二年(406)来长安。当时鸠摩罗什在关中,贤往见之,什大欣悦。共论法相,振发玄绪,多有妙旨。什每有疑义,必共諮决。

时秦主姚兴,专志经法,供养三千余僧,往来宫阙,盛修人事,唯觉贤守静,不与众同。即于长安专弘禅法,四方乐静者,并闻风而至,从修禅业者甚多。
                         (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是一种自在 (23)

莲池法师说:“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心道师父说:“从父母生下我们开始,眼睛一打开来看到这个世界,你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你了解了,你看到了,一直到死亡,没有什么遗憾的。人经常迷失在自己的生活里,不知不觉,我们的痛苦就是从生活的感受而产生喜、怒、哀、乐的变化。禅修,便是在调整个人心中的这份感受,让这份感受是和谐的、安定的、慈悲的,是通达而开朗的心情。”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