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禅宗】(36)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禅宗与中国文学 ⑩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木末芙蓉花’、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施补华《岘庸说诗》也以为:“辋川诸五绝,清幽绝俗,其间‘空山不见人’、‘独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闲桂花落’四首尤妙,学者可以细参。”空、静、寂,这是禅宗的佳境所在,当它们化为诗句,诗情与禅意融为一体,当然别具情味。人类的智慧与灵感,在这里达到了真正的一致。(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达摩禅法 ⑤

洞山禅师有一句开示,说我们修行人,要防范心里的种种攀缘,必须要有进入到蛊毒之乡一滴都不沾身的警觉心。蛊毒者就是吸血虫,过去江苏、广东等地方都有。血吸虫病很容易传染,你只要喝上一口水,只要脚挨到有血吸虫的地方,这个虫就进入到你的身体里。一辈子摆脱不了。我们修行人必须把一切攀缘心看作是蛊毒。将要进入蛊毒之乡的时候,我们修道学佛的人,不可沾着一滴水。能够这样来对待一切人我是非、苦乐忧喜,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修道就不愁不成功。 (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慧能语录

 25、识心见性 ②

【原文】缘在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迷人问于智者,智人与愚人说法,令彼愚者悟解心解。迷人若悟解心开,与大智人无别。故知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识心见性,自成佛道。《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据《坛经》)

【译文】因为在人众里有愚有智,愚迷的是小人,睿智的是大人。愚迷者向睿智者请教,睿智者向愚迷者讲说佛法,使那些愚迷者醒悟理解。愚迷者如果醒悟理解,就与大智者没有区别。因此,如果没有领悟,佛也就如同众生;而如果一念顿悟,众生就可成佛。由此可知一切佛法都在自身心中,何不从自心中顿时显出真实本性呢?《菩萨戒经》说:“我本来自性清净。”认识自心发现本性,自然成功佛道。《维摩经》说:“顿时领悟,恢复本心。” (完)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23)

(九)佛驮跋陀罗弘传出世禅法 ②

一日偶向弟子们说:我昨见本乡有五舶俱发。既而弟子传告外人。弟子中有言自得阿那含果者,贤不即检问,以此致谤。罗什门下僧契、道恒等,以为显异惑众,乃以三千僧摈遣觉贤,驱迫令去。乃与弟子慧观等四十余人,飘然南下。神志从容,初无异色。识真者咸共叹惜,缁素送者达千余人。觉贤渡江至庐山,慧远欣然迎之。寻应请译出《达摩多罗禅经》二卷(一名《不净观经》或《修行道地经》),并亲自开讲。江东自是始耽禅悦。

觉贤志在游化,居无求安。以义熙八年(412)适荆州,遇外国舶主,既而讯访,果是天竺五舶,先所见者。(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是一种自在 (24)

唐朝有一位比丘尼,学佛参禅精进不已,为了参访明师,不知吃了多少苦,走了几万里路,踩破几十双的僧鞋,结果一无所得,疲累至极的回家,看到家中后园的梅花开得灿烂怒放,忽然悟道:“镇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坐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 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