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禅宗】(42)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达摩禅法 ⑾

我们修德、积福,实际上都是在创造培育各种善的因缘。培植善缘的时候,恶缘就停止了,善缘成熟了,恶因就会推迟现报;如果我们不去培植善因善缘,那么恶因恶缘就会提前兑现。这是一个规律,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因果定律是铁的定律,所以我们要做到在直接的目标上不要强求,努力地把自己应该做的一切善事、一切好事都做到位,不求有功,这就叫做“只问耕耘,莫问收获”。有的人恰恰与此相反,他不去耕耘只望收获。不耕耘只望收获就是一种强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一种无所求。修道的人能够做到无所求,那我们离道就会很近很近,也可以说本身就在道中行。

(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慧能语录

  30.顿悟见佛 ②

【原文】

大师说偈已了,遂告门人曰:“汝等好住,今共汝别。吾去已后,莫作世情悲泣,而受人吊问钱帛、著孝衣,即非正法,非我弟子。如吾在日一种,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但然寂静,即是大道。吾去已后,但依修行,共吾在日一种。吾若在世,汝违吾教,吾住无益。”大师云此语已,夜至三更,奄然迁化。大师春秋七十有六。(据《坛经》)

【译文】

慧能大师说完了三则偈语,就告诉众位门徒说:“你们好自为之,我今天和你们告别了。我逝世以后,别以世俗之情悲伤哭泣,如果接受他人吊问和钱帛丧礼,穿着孝衣,就不是正宗佛法,不是我的弟子。应该如同我在世时一样,一齐端坐着,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只是一片寂静,这就是大道。我逝世以后,你们依然修行,和我在世时一样。我如果在世,你们违背我的教导,我活着也无益。”大师讲完这番话,到夜里三更时候,忽然逝世。大师春秋七十六岁。 (完)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摩以前的中国禅学 (28)

(十)僧睿之参禅 ①

僧睿,《高僧传》卷六说:

魏郡长乐人也。少乐出家,至年十八始获从志。依投僧贤法师为弟子,谦虚内敏,学与时竞。至年二十二,博通经论。尝听僧朗法师讲《放光经》,屡有讥难。朗与贤有濠上之契,谓贤曰:“睿比格难,吾累思不能通,可谓贤贤弟子也。”至年二十四,游历名邦,处处讲说……常叹曰:经法虽少,足识因果,禅法未传,厝心无地。什后至关,因请出《禅法要》三卷。始是鸠摩罗陀所制,末是马鸣所说,中间是外国诸圣共造,亦称菩萨禅。睿既获之,日夜修习,遂精炼五门,善入六静。(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是一种自在 (30)

禅是真的生活

禅是真的生活,能觉悟到永恒不变且普遍存在的真理。心道师父开示:“我们很难认识真理、很难接触真理,也很难接触你的真心,常在生活里流失自己,见色生心,见境生情,见一切处生烦恼;常常在幻相里生灭,在贪染里流离,在烦恼里面周旋,常常不知我们的心在何处,也不知道什么是佛。在明白真理以前,会生起很多的错觉而信以为真。好的你想要,坏的你想丢,又丢不掉,于是感到不耐烦、无可奈何,怎么办呢?所以要如幻观,把假的看清楚,就不会有负担。坐禅,就是有一丝丝微细的光明让你去接近真心,禅修工作让人沉淀,把妄想执著,贪、瞋、痴,一切的习气沉淀下来,而做到一念觉明。好好地寻找、好好地体验,好好地感受谁在体验,找寻你的本来面目,禅修,可以慢慢发现你内心的纯净。”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