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下一页

 八正道 (13)
        ──佛陀的安乐之道
(斯里兰卡)德宝法师 著 赖隆彦 译

无法控制

若我们真的可以控制生命,那没有理由会痛苦。事实上,我们无法控制它。一次次我们得不到想要的,却得到不想要的东西。

我们希望永远都有完美的工作、办公室、上司与待遇,但它们却会变化,且原因与时间不确定。我们希望保有所爱的人,但无论对他们如何爱恋不舍,终有一天还是得分开。就拿健康这件事来说,虽然服用草药与维生素,加上运动健身和正确饮食,但我们还是会生病。我们希望青春永驻.希望老化只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发现身体另有计划。无论身处于何种理想的情况中,自然会希望留住它,但我们控制不了无常法,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定律,我们对它束手无策。

发生我们永远都不想要的事,也是令人痛苦的,例如被蜜蜂螫到,或喜欢的电视节目被临时取消,或有人闯入车内,或失去工作,或心爱的人罹患癌症,或珍贵的结婚照、棒球纪念品被烧毁,或小孩发生意外,或染上毒品。丑闻、指责、蒙羞、失败、饥饿、失去商品、失去所爱、身体恶化──许多不好与讨厌的事,发生在我们与我们想要保护的人身上,但我们对它却一筹莫展。

“好吧!”你也许会说,“够了!”但事情仍未结束。若仔细观察,就会了解即使愿望实现也是不圆满(苦)的。

例如你想要一套漂亮的房子,所以买下它,看看你会遇到什么麻烦。你必须付贷款、缴税,保护、守卫、装饰、修理与保养它。然后,你时常不在家,一大早就得去工作,到了晚上也许还要去参加宴会或看电影,回家睡五六个小时,然后再次出门。毫无疑问地,这套房子很大也很漂亮,不过你得持续付账单,割草、修理屋顶与打扫车库。你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但你快乐吗?

让我们看看另一个例子。有个男孩喜欢某个女孩,而她也喜欢他。他们彼此都很努力地吸引对方,但一旦开始交往,他们都很害怕。他害怕她会爱上更英俊的人,而她则害怕他被更迷人的女孩拐走。嫉妒、怀疑、担心,这样快乐吗?

你不难想到其他的例子。只要看报纸,报上说因买彩票中大奖的幸运儿往后却生活得很悲惨。所以有此一说,生命中只有两种悲剧──得不到想要的,以及得到它。

真实的感知

佛陀尝试为我们厘清此事,即世上的每件事物都会为迷昧无知的众生带来痛苦。他列出“五蕴”,涵盖事实的每个可能方面:色、受、想、行、识。“色”是指一切物质存在,包括身体,以及感官接触到的事物。

另外四蕴则涵盖一切心理经验。在列出招致痛苦的一切事物最后,佛陀说:“总之,五取蕴是苦。” 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不圆满苦会完全席卷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对此佛陀解释,我们的苦受来自对于经验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它的运作方式非常微细。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透过五根去感知这个世界,以眼见色,以耳听声,以鼻嗅香,以舌尝味,以身感触。佛陀还提到第六根──意根,因为我们的心也能感知观念、思想、意象与情绪。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

六根实际感知到的是经验的原始数据,或以心的情况而言,是经验的意象──颜色、形状、大小、密度、音高、硬度与粗细。当然,我们知道,认知因人而异,这取决于感知者的六根状态,重感冒者的嗅觉与味觉可能变差,听力受损者可能听不到低频的声音。因此,感知是主观性的,完全取决于感知者的感官机能。

我们都知道这些差异,但心戏弄我们。它让我们相信感知是坚实与可靠的,它鼓励我们将此事视为理所当然,即我们注意到的特质真的就是所观察到事物的一部分,而非不断变化因缘的结果,这些因缘包括自己感官的变化因缘在内。

不仅如此。在我们感知某事之后,心不管它是什么,立即加以分类或判断,并把事物或经验放进三个箱子之一。第一个箱子是标示为“乐”的感知──刚出炉面包的味道、小提琴协奏曲、光辉的夕阳。第二个箱子装的是“苦”的感知──父亲死亡的回忆、头痛、警笛的呼啸。放进第三个箱子的是“不苦不乐”的感知──我们有中性反应的那些事物与经验。

当然,因为我们的心还未断除贪欲,因此执取乐;因为嗔恚,而排斥苦;因为愚痴,而忽略不苦不乐,且视一切对象──乐、苦、不苦不乐──为永恒,具有自性,且能带来永远的快乐或痛苦。

佛陀如此解释这个扭曲或错误的感知效应:

缘眼于色而眼识生,三事和合而有触。缘触,而有受。若有受,便想。若有想,便思。若有思,便念。若有念,便分别。源此分别,衍生感知与种种概念,使人由眼认知过去、未来与现在诸色。(依此类推耳、鼻、舌、身与意)

反之,真实或善的感知,既不执取,也不排斥,它如实感知无常、苦、无我。当以善的方式感知世间时,我们便是在修习善念。真实的感知是具有强力疗效的,若我们如实观察人与物为无常、苦与无我,则没有任何感知的事物能令我们痛苦。

真实的感知是正念禅的目标,真实的意思是不逃避自身与世间的事实。

透过正念觉知,我们学习务实地观察存在,它不总是美好、愉悦与快乐的,而了解生命是苦乐参半的。我们在身心痛苦刚产生时便察觉它,并观察它如何生起、持续多久与如何消失。正念禅如减震器般运作,若你逐渐习惯去面对日常生活的不圆满苦,并觉知它们是自然的事件,当你遇到困难或痛苦的情况时,就能勇敢与平静地面对它。

当我们能无惧地正视痛苦时,也一定能认出真正的快乐。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