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维随念
坐禅时,我们内心会浮现许多事物,可能听到声音,感觉痒,或想起各种事情,甚至可能短暂忘记自己正在禅修,正试着专注于呼吸,这很正常,它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当某件事使注意力偏离呼吸时,我们应短暂地检视它,时间的长短只要足以察觉它的无常──生、住与灭──即可,然后重新回到呼吸上。
然而,有些思维或心理状态很难处理,需要特别注意,即每次失念时由贪、嗔、痴生起的妄念。若心迷失在妄念中,则智慧不显,我们不只是浪费时间与自讨苦吃,还强化了造成一切痛苦的习气。我们必须立即克服妄念,在它们压倒我们,变得根深蒂固,且主宰禅修时段之前,迅速以正念制止它们。
有时只要通过短暂注意妄念的无常性,它们便会消失;有时则必须费很大的劲,才能克服它们。关于这些不同的方式,我们留待讨论“正精进”时再来检视。一旦克服妄念,就重新回到呼吸上,此时禅定将稍微往上提升。若另一个妄念生起,则重复精进。每次克服一个妄念,禅定就更深一层。
最后,发现自己的禅定非常稳定,一切念头都停止生起,我们可能得禅修很久才能达到这种禅定,或可能更快些。一旦达到深定,我们就能利用这强力的状态,重新回到正念的修习上,再次检视禅修对象。由于念头已消失,我们检视其他对象,诸如身体的感受或喜与舍等正面的心理特质。我们专注于禅修对象的无常与其他相关特质,就像以前一样,但由于定力强大,观慧将戏剧性地增长。只要强烈的禅定状态持续,便无妄念来干扰禅修。
然而,除非我们达到那样的禅定,否则在妄念生起时,一定要善巧地处理。在每回妄念出现时擒获这些念头,即使在禅修时段之外也是如此。正思维随念就是指这一切的努力。
克服妄念的方法之一,是检视那个念头的不利面,了解它如何降低心的质量,了解习惯性的负面思考如何造成生活中的困境。然后你可反其道而行,修习善念,例如悲悯的感受。这是通过改变思考而检视自己,以及改变生活的大好机会。
人们经常问我:“我如何才能把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以自己的问题回答:“你在蒲团上做什么?只是把心专注于呼吸吗?”若你是这么做,那么你有两种不同的生活:你在蒲团上的生活,以及每天的平常生活。
禅修中有更多的事情可做。各种在日常生活中制造问题的相同烦恼──贪欲、恐惧、愤怒、嫉妒、自我批评──都会在禅修中出现。当正念或定力跳脱时,它们可能在任何时刻以妄念的形式浮现。
首先,努力单纯地舍弃那些念头。如此做,一是为了在此刻净化内心,二是为了训练心养成自我净化的习惯。尽管你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念头仍顽强地持续时,那是更密集修行的信号。此时你必须努力观察这些念头,并利用它们在生活中开发智慧。
例如,禅修时我迷失在侮辱我的陌生人的嗔念中。我试过其他方法制止这些念头,但都无效,因此我检视它们。首先,我观察这些念头如何影响修行,它们如何在身体中造成压力,以及影响我的血压,它们如何对此人产生挥之不去的憎恶感。我了解到这些嗔念是不好的,因为它们伤害我并严重影响我的心,使我甚至可能伤害他人。然后,也许我想到若别人知道我在想什么,会有多么尴尬,因此对这些念头充满心而感到惭愧。这种检视,经常足以令心远离烦恼。
一旦心是清净的,我就能更深入检视念头,看看它们是如何造成的。我为何在被侮辱后一直难过?我问自己在执著什么,才会使这侮辱盘旋在心中?我也许会发现,原因是过去的某件事,根本和这次的侮辱无关。
然后我想:没错,这个人确实侮辱了我,但我做了什么令他心烦的事?我太急或太贪心?太傲慢?也许我无意伤害,但我知道自己过去也曾如此惹人讨厌,让我下次做得更好一点。如此反省不善巧的动机与行为,我决心改进。一旦在冲突中看见自己那部分,我甚至可能对这人生起悲心,他如此痛苦,以致需要以侮辱回击我。
这种自我反省是禅修的关键部分。在觉悟之前,佛陀自己就是如此修行,利用妄念作为内观与改过的工具。觉悟之前在森林中修行时,佛陀对自己说:“我有这个缺点,我过去曾那么做。从现在起,我的行为一定要有所不同。”
你也可以如此做。若想起有次曾粗鲁地对一个孩子说话,并看见她眼中的伤害与迷惑,你可下定决心向她道歉,并在未来以更悲悯的方式说话。或若想起固执己见的一次对话,即使当时它们已被证明是错误的,你仍应下定决心下次要更优雅地舍弃执著。
若贪欲反复生起,如想要冰淇淋或新光盘,你可利用这机会培养它的对手──布施。你可思考:“我现在不需要那个,我可以舍弃这个欲望。”若你的观点是宽宏与心胸开阔的,最后贪欲一定会消失,然后可认清自己的贪欲其实是卑微与自私的,通过如此做,你逐渐了解渴爱的本质。在利用这个新的了解纠正思维后,重新回到呼吸上。
当你的思维已超出控制,且内心充满痛苦、不安与焦虑时,另一个好的对策是利用自己的痛苦去培养悲悯的善念。看见心中的痛苦,你反思痛苦如何同样影响别人:“这个现象并非我所独有,每个人都经历它,此时还有许多人的痛苦更甚于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