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 (一)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禅师

  尊者阿迦曼是当时最著名的禅师,他的近侍弟子们都衷心敬仰他。从他所传授的有关于高深法义的解说和教示里,他的果证程度对于这些近侍弟子而言是很明显的。从他那里所得到的难忘印象,都一再地验证那些事实。他的弟子包括在家众和比丘僧,来自泰国各地,也有来自邻境寮国的。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不论是作为一个在家人或比丘,他的生命是光辉灿烂的。他的生命是如此地完美无瑕,即使是钻石、珠宝也比不上他的珍贵和纯净。

  他生在堪卡族的一个家庭中,父名奈卡顿,母名能珍,都是传统的佛教徒。佛历二四一三年(公元一八七零年)一月二十日星期四,他生于乌伯拉加达尼城中。他有八个兄弟姊妹,但他过世时只有两个人还活着。他是长子,身材短小,肤色明朗。他从小就活泼又充满活力,聪明而机智。十五岁时,他在堪梆的乡下寺院里剃度为沙弥。由于他是真诚地热衷于学法,不久他对师长所教导的各种经典就都熟练通晓了。他的个性和行为也是可靠的,未曾给他的朋友和长辈惹来麻烦。

  过了两年的沙弥生活,由于父亲的要求,他必须还俗了,但是鲜洁纯净的出家生活已经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未忘记这段日子,并决定迟早要回到出家的生活。这或许是深藏在他个性中,坚固而不动摇的信心所致。日后,在二十二岁时,鲜洁纯净的出家生活召唤着,似乎是无法压抑了,他辞别双亲,事实上他的父母也已随时准备答应他的请求,他们自己也盼望他成为比丘僧。他们热心地为他备妥出家的用品。佛历二四三六年(公元一八九三年)六月十二日,他在乌伯拉加城的利亚布寺中出家。剃度时,长老阿利亚卡威为戒师,长老可路悉达为羯磨师,长老可路拉加克乌伯根那为教授师。授予法名布利达陀(意即慧所庇护)。剃度之后,他追随利亚布寺的长老阿迦索堪它息罗修习毗婆舍那(内明)。

他的预言之梦

  在他追随长老阿迦索修习毗婆舍那的早期,他选择“佛陀”一词做为禅思的优先主题。一开始,它并未产生预期中所应有的宁静,这有时会让他怀疑它的价值,但他继续努力直到宁静得足以清凉他的心境。然后某夜他做了一个梦:他觉得自己走出了村庄,直入一个稠密的丛林,到处都是树木和灌木丛,几乎不能穿越。但他设法穿过了它们,最后发现一片草原,从他面前延伸到天际的地平线。他再度努力持续他的旅程。途中,他看到一棵泰语叫做“杰”的树干被伐倒在地。这大树干已经在好几年前就被伐断了,所以局部埋没在土中,部份的树皮和里层都腐烂了。于是他爬上并在树干上行走,思惟着这树干是不可能再生长了。他知道在生死轮回中,自己此生已尽了。他把伐倒的树干“杰”,比喻做自己过去的生生死死——“杰提”(巴利语,译成泰语与杰树音相近)。此树不能再生长就象征着——如果他不放弃努力,这将是他的最后一生。延伸到天际的无边草原,则是持续无尽的生死轮回,就像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

  当他站在那里思惟着这些象征性的意义时,那儿出现了一匹大白马向他走来。他走向前、跨上去,同时发现自己骑在马上正全速飞驰而去。他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但感觉到他必须在广阔无尽的地域中行走遥远的路程。路上,他恰好看到一个玻璃箱,里面装着巴利圣典。箱子的设计巧夺天工,而且是漂亮的银白色。就像随他所愿一般,白马载他来到巴利圣典的箱子旁边。他下马,希望打开箱子并看看里面的巴利圣典,这时白马已经完成它的任务,瞬间消失了。这地点是在开阔原野的尽头。从那里可以看到水汽蒸腾、荒无人烟的丛林,有着荆棘纠缠的灌木丛,使人无法通行。他便走向箱子,但在打开箱子要看里面的巴利圣典之前他就醒来了。

  这个预言之梦给他保证,只要他不放弃努力,他将能在此生达成他的目标。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更严谨的修习,藉着内心诵念“佛陀”来控制每一时刻、每一动作,日以继夜。他继续修习头陀行,这是从他剃度直到过世所严格遵守的。诸如:穿破碎废布所缝成的袈裟,拒绝接受现成袈裟的供养;外出托钵乞食,除了他决定断食的日子;拒绝托钵后送来的食物,只接受他托钵时放进钵里的食物;日食一餐,拒绝后来送到的食物;吃用钵中食物;穿的仅有三件衣服(拒绝今日成为必须的浴巾);居住在森林区,例如:林间树下、河谷之间、岩洞中、断崖下(除了应邀入城的短暂期间之外)。 (待续)

                                  返回页首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