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还者的中道
不可捉摸的烦恼
在他第二次前往东北的旅程中,尊者阿迦曼深切地体会到,三果的圣弟子,不还者(阿那含)是以中级的智慧为其特性。这个程度的成就需要完全达到身体性质的念住(中译注:身观念处),它超越了身体是动人而可爱的假设,也超越了身体是丑陋而可恶的假设。透过智慧的开发,心意已经离开了两个极端(它们同样地感性),行走于其间的中道,体悟了它们不过是步行的石阶而已,因此完全地不执着于它们。这是对于不还者的最低要求,也就是通行记号。不还者需要更多智慧的修习和开发,以获得这个道果上的最大利益。能够这样做的不还者,就有资格生于净居天界中的第五重天(阿迦尼咤,中译注:色究竟天),不必再生于较低的四重天之中。
尊者阿迦曼有一段很长的时期,持续在不还果的程度上,我们从尊者阿迦曼本人知道这件事。没有人提供他任何谘商,他必须慢慢地而且非常谨慎地前进。那是一条他还不是很熟悉的道路,任何时候总是有着滑倒或走入岔路的可能。从经验中,他知道当念住和智慧变得更微妙和更开发时,就证知了更深的法义,而烦恼也相对地变得更微细和不可捉摸了,更加狡滑地产生自我迷惑,藏匿得更深,也更聪明地伪装着,因此在一个障碍能被超越以前是很痛苦的。所有的障碍都必须独自勇敢地去面对,坚决地去战斗,除了从经典上学到的一些之外,不能指望其它的引导或建议。每当他“开荒拓野”的时候,他必须忍受多么痛苦的考验啊!在他历经劫难而回来教导我们,节省我们的时间和努力之前,他要忍耐多少的痛苦呢!
尊者阿迦曼偶尔会告诉他的弟子们,有关于他那段日子里的尝试和错误,悲哀和困窘,考验和几乎殉道。当听着他是如何勇敢地承受痛苦时,作者被感动得两度流泪,同情着他在当时数说不尽的痛苦,敬畏他已证知了深奥的法义。作者经常会这样想,在这一生中,一个人是否能够达到他一小部份的成就?他的叙述真的令人鼓舞,在需要勇气的时候,给予作者更新的勇气。
尊者阿迦曼曾经说过,每当精进的意愿加强时,群居的意愿会同步地减弱而希望隐居。然而,有许多弟子在他的引导和训练之下,而且尊敬他为师长,所以他必须留住一段时期,直到他们或至少其中某些人,在若干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自己为止。他知道自己内在的开发还未完成,因为当时他只有达到第三果的证悟,在达到究竟的果证之前,还有一阶有待开发。
◎ 老虎交响曲——纯净慈心的感化力
尊者阿迦曼可能在那空番诺城附近,斯里宋卡拉区的沙凤村一带,住了三或四个雨期安居,有一年住在卡米牙伊区的惠赛村。他喜欢惠赛村、卡米牙伊、诺宋和口克克拉一带,因为它们都是山区。尤其是在花可固村里,他说,那里除了天使之外,还有很多老虎接近他。天使经常在夜间来听他说法,而凶猛的大老虎则在他的住处附近自由地漫步着。这些老虎有时会以交响曲的方式互相嘶吼着,而它们雷鸣似的吼声回荡林间,不绝于耳。它们的吼声,就像人类从远方互相呼叫着,当一只老虎吼叫时,另一只就回应它,不久之后这个地区就回荡着震耳欲聋的吼声了。这恐怖的交响曲是间歇性的,停了一下子,然后又重新开始,每一个乐师都使出他最佳又最大声的演奏。有时,跟他住在一起的比丘和沙弥整夜不能入睡,被这些森林之王的窒息性歌声叫醒着。尊者阿迦曼有善巧的方法来激励弟子们的行为,“你们这些懒骨头要小心老虎啦,它最喜欢的莫过于把懒惰的比丘和沙弥饱餐一顿了。任何害怕老虎的人,就不要害怕加强自己的精进。那些加强精进的人,就不会丧身老虎口中。”
在他的激励开示下,他的比丘和沙弥都被鼓舞着,而在老虎的雷鸣吼声中,他们会振作自己做经行禅思。准备牺牲他们的生命,全然不顾自己忐忑不安的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