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五十九)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 没有坟墓的尸体

每当尊者阿迦曼想知道这样做是否正确时,即使连静坐和经行禅思时的衣着方式,也会由一位阿罗汉弟子为他示范。这位阿罗汉弟子为他示范穿着和不穿着上衣(僧伽黎)两种静坐禅思的方式,他说并没有必要穿着上衣。他也显示僧服的颜色,从杰果树的树干或木心制成的三种色度的黄褐色染料——浅、中、深。从这件事,很明显的,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方式,经常由圣弟子们先前所留传的具体证据所印证着。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修习是正规而无瑕的,它到现代一直是无以伦比的。奉行他的传统的弟子们,对他们的老师反映了非常的信任,至于那些随意地修改他的方式,去迁就自己方便的人,就好像是一具没有坟墓的尸体,一个没有父母的小孩,或是一个没有老师的学生。尊者阿迦曼似乎永远由内在的某种事物所引导着,这些事物,他不能经常告诉每一个人,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像他这么做。

◎ 他的修习模式和在清麦的教导 

除了一个雨期安居,他住在清迈城里的伽地浪格寺之外,在其余十年期间,他所住的地方大都在种种危险所包围的旷野里。因此,他的生活中有关于他的修习模式,他的冒险,和他整个头陀行期间的内法知识,都是卓越而令人叹为观止的。他在山间林下孤独的生活,在世俗人的眼中是一直笼罩着痛苦和恐惧,尤其是压迫和战栗的恐惧,将会日夜折磨着他们。但是对尊者阿迦曼来说,这样完全隐居的生活,是最有利于精进和非常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他的究竟果证就是当他住在孤独而遥远的山地部落区时得到的,过了不久,就有一些头陀行比丘来亲近他。   

一些亲近他的比丘有从诺格凯城大保区来的尊者赵坤山,从谭克隆番寺来的尊者长老阿迦沙和长老阿迦高。他们跟他只住了一段期间,然后就受命离开,到遥远的山地村落,有些沿着山边,有些则在另一座山顶上,去找寻他们自己的隐居处所。山地村落只是很小的村子,有些只有四到五间房子,有些则有九到十间房子。他们布施的食物,恰好足够身体每天的需要。尊者阿迦曼自己总是喜欢独自住在这样的地方。   

那是不足为奇的,在他引导和训练下的头陀行比丘都是坚决而无畏的,冒着他们的生命危险去追寻正法,把正法的目标放在其他任何事情之上,包括他们的生命以及更重要的事物。任何充满老虎和凶猛野兽的地方,他就告诉他的弟子前往并住在那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念住和智慧一定会不停地运作着,精进不懈,意志力更快速地提升,超过他们以前住在没有这些威胁的地方所得到的。

尊者阿迦曼自己的生活是日夜贯注于隐居的喜乐之中。然而,在他远离人间居处的森林隐居中,他时常与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往来,诸如地居和空居天使、魔、鬼、那伽和梵天。因为他对他们已经有过广泛的经验,这些来往并不会给他造成问题。除了这些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之外,他也帮助了好几个山地部落的居民,例如也可、卡木、木者和梅也,他们都受他的教导感化,他们对他忠实的程度,已经到了愿意毫不犹豫地为他牺牲生命的程度。对于不认识这些居民的人,“山地部落”一词通常意味着肮脏和丑陋,以及原始的或野蛮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与他们相处的经验完全相反,他发现他们有着白色皮肤的美丽容貌,他们一点也不脏,他们是一个有教养的民族,有他们自己一套既成的规律。他们顺从地遵守族长的领导,他们是温和善良而团结的。由于这个型态的文化和这种习性,“森林”一词,不但不是意味着兽性和野蛮,相反地显示着诚实和道德,没有都市和城镇的水泥丛林中所容易发现的贪欲和暴力之罪。

树木和动物的森林,从某一个观点来讲,要比城市人的水泥丛林更为安全和舒适,后者在猛烈的贪瞋痴烦恼中充满着危险。

它是一个神秘的森林,那里住满着到处漫游的、粗野而凶猛的烦恼动物,用神秘的方法来攻击人们,造成很深而难以痊愈的创伤。这些创伤不但有害于身体的健康,而且有害于心灵。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很少城市人,如果有的话,对他们的创伤有兴趣,因此也就无意去寻找任何处方来医治他们自己。创伤因此成了感染性的,也变成了慢性和流行性的疾病。这种丛林就在每一个人心中,男人、比丘和沙弥都一样。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