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六十二)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这个故事对许多人而言,可能引发一声冷笑,但是聪明人不会嘲笑别人,因为他自己跟他们一样,仍然“在同一条船上”,这些烦恼不是用来被嘲弄或讥笑的。山地村落的居民并不喜欢太接近比丘们,所以这个相遇只能说可能是由于双方夙生业行所造成的结果,业力是胜过任何其它事物的。尊者阿迦曼一定已经知道这件事是无可救药了,所以没有斥责可怜的比丘,也没有提供更多的帮助或建议,除了他所做的那些之外。

◎ 慈悲的挑剔

当他住在清迈期间,尊者阿迦曼经常使用他特殊的神通力去捕捉放逸的人,他们喜欢在聆听说法的时候,偷溜出去,溜进以前常去的地方。对于那些为了得到训练和引导而来亲近他的比丘,他特别地使用这个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必要去顾虑听众是否会受到伤害,因为他们全都献身追寻着无上法。每当他们被尊者阿迦曼责备时,不管是直接的或是心照不宣的,他们都愿意尽力去改正他们自己,他们不会为自己的错误或缺失而难为情。相反的,他们会感谢他仁慈的“挑剔”。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开示就很高深而且绝对的适合听众的需要,也没有什么好保留的,因为他们追寻和专注的心意,已经到了将要完全开发的时候了。他的弟子们已经除掉了他们自己以前的职位或(学院的)知识上的骄傲和虚荣,这在别处并不常有。他的解说是个别的,而且是高度灵活的,经过特别的调整以适合个别的情况,以针砭每个弟子的特殊重点。它也要配合每个人个别的根性,包括了消极的预防方面和积极的鼓励方面。

他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是直接而详细的,澄清了询问者所有的怀疑。他的弟子们几乎不会有任何失望,尤其是在禅思方面,他已经精通熟练了。他的每一段法义解释都是感人而令人神往的,不论是在戒德、定境(或禅思)或是智慧方面都是一样。他的听众会在他的法义中,连续好几天感动得欣喜若狂。

◎ 内在对话和战略武器

在清迈旷野独居生活的期间(在他的究竟果证之前),尊者阿迦曼惟一的目标就是尚未亲证的无上法。每一刻的心意都被导向于它,每一刻的身体都被自律着以配合它。睡眠成了惟一的例外,每一个醒着的时刻都是精进的时刻。观察思惟的工作在内部引导着,在念住与智慧和烦恼两者之间,使用一种“诚恳的对话”。对话的主题是痛苦的解脱,它被看做是精进的目标。任何一个烦恼想要强迫打开并泛滥他内心的出口,他都用念住和智慧的对抗力量予以塞住。任何用以打击、阻挡和捆绑他的诡计或骗术,他都用念住和智慧的对抗力量予以撕碎、击倒和粉碎,直到一点又一点的得到胜利为止。

任何仍然被烦恼所驾驭的据点,他就积极地强化由念住和智慧所激励的信力和精进力,然后毫不留情地攻击仍被烦恼所掌握的位置。以不分散的注意力和不懈怠的精进,展开毁灭性的攻击再攻击,攻占一处又一处的烦恼,直到赢得决定性的胜利为止。被三重轮回所统治的心灵帝王被废除了,所有次要的烦恼就像保龄球瓶那样翻倒了,这就是最后阶段的努力,漫长旅途的最后一段,不被时间限制,永远导向目标,然后就看到它了。

已经到达目的地之后,他的愿望完全实现了,念住和智慧的武器不再需要开发或有意识的作用了,任何时候需要它的运作,它就被叫出来,然后就立刻地沉潜回去。不再是经常警觉着任何攻击的情况了,每当没事不需要召唤它来服务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就跟凡夫没有什么差别,除了心意始终沐浴在安宁和喜乐之中,不被环境所打扰之外,仍然意识得到它。当他独处的时候,所有三界中的每一件事物似乎都已经不再存在了,就像烦恼已经终止了一样。当帮助别人的时候,需要较多的时间来接见和开示,它也包括为了预防的警告和劝诫。

某些机缘下,会有禅思的定境,他藉此知道特殊的情况,让他能够适当地处理它们。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