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八十四)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在陆地上游泳而胸前出血

这么长久而冷酷无情的战争,它的报酬不过是心意本身罢了。它可以被比喻为一个美丽的闺女,一旦它归属正法,就成了“不朽的心意”或“不朽的正法”。任何人能够发现它就成为至上而不朽。但是正法从死亡的另一面而言,任何害怕死亡而贪乐于出生的人,绝不能证知正法,这样的人在他的生命中是过于自信的,当他能够有所作为的时候,他是不会想要去行善的。这个过度自信将使他付出无数次死亡的代价,伴着无量悲哀和忧伤的眼泪。至于他必须要像那样的被监禁多久(就像他不能运用正法来面对和了解死亡的时间一样长),那是无法预测的。

“修行的佛教徒必须知道这点,他们自己才能决定,是否要以正法做为皈依去面对死亡,或者避开死亡而再度感受出生之苦,伴随着它所有的悲哀。这项警告是让他们仔细地思考,因为沉浸在痛苦中而浪费了他们分分秒秒的生命,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样的心态只会造成延误和悔恨。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都被烦恼所摆布着,它已经造成我们在陆地上游泳而弄得胸前出血。换句话说,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已经长时间被迫去肩负痛苦的重担。解除这个不公平负担的方法,也是同样的在我们心里,它必须借着信心、精进、念住和智慧结合的力量,予以矫正和更新,绝不能对生命、青春、健康存有过度自信,尤其是对于比丘或修行的佛教徒而言更是如此。

“总而言之,能够引导一个人走入歧途的或引导他走入正道的就是他自己的心意。因此,关于这一点,一个人的希望不应基于外在的任何来源。相反的,他应该注意内在,如实地观察他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的机器,到底在做些什么?它们是否正在高兴地加强痛苦的力量和助长它的成果,还是从正法中正在生产抗毒剂,以便从生生死死的轮回中觉醒而脱离?这种内省的观察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以确保所有佛教修行者的稳定进步和开发。”

这就是尊者阿迦曼对那个弟子的答复,他希望尊者对所有的人们宣说有关于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的真相。或许,作者生性相当粗鲁,但他喜欢这一型的说法,它非常适合那个仍然需要强力刺激来激发行动的心意。尊者阿迦曼本身开始所说的法,似乎平淡而不很刺激或惊人,即使所教导的法义是深奥而高级的。但是如果某些弟子做错了事或呈现出错误的想法,他开示的型式就戏剧化地改变,它变得不客气、激励和挑战的。这种开示大大地鼓舞了他的弟子去做更艰苦的尝试。有些弟子深知此道,偶然会利用请问他的方式来激励他们自己。

山顶上的圣洞

在他隐居游行期间,有一阵子,他和三、四个随身弟子住在清迈的山洞里。在第三天晚上,他告诉他们,他在禅境里看到那座很陡很高的山顶附近有个大而宽的山洞。这山洞过去曾经是几位辟支佛(正觉而不对世间说法)的住处,但在那时,它几乎是难以到达的,因为需要费很大的力量才能到达,附近又没有村落可以托钵,他告诉弟子们上去礼赞它,并吩咐他们要带足可以供应一些时日的储备品。

那儿没有任何足迹或走过的小径通往那个山洞,他们必须攀登岩石和绝壁,以那座山的顶点做为他们惟一的目标,因为山洞正在它的山峰底下,比丘和他们的在家弟子们(携带储备品)遵从他的命令,尽着最大的努力,他们才能到达山洞,他们发现它很宽阔又美丽动人,有着令人神往和舒适的气氛。比丘们想要住在那里以便于禅思开发,但他们不能如愿,因为山洞在很高的山上,通路非常陡峭和危险。还有最近的村落,对托钵来说还是太远了。过了一阵子,他们的储备品快要用完了,他们就被迫下来了。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