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67-5(总第584)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1年8月2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第一句批评,第二句表扬,就把前面批评话的作用冲掉了

提要:

  • 在许多父母心里,去学佛法,就不应远行;去谋取名利,走多远都可以

  • 表面上是因为感情,舍不得人离开,实质是不赞成学法修行,把人拖回世俗为他服务

  • 第一句批评,第二句表扬,就把前面批评话的作用冲掉了

在许多父母心里,去学佛法,就不应远行;
去谋取名利,走多远都可以

我因为今天身体不太好,不能多讲,所以长话短说。比如有句话说,“父母在不远行”,好话,因为你总要把父母照顾好。其实全都远行的,你不远行能做官吗?做官都是到远方去的,难道他们不懂吗?从小熟读圣贤书的人,做到了吗?

有人补充得比较全面一点,“老师啊,后面还有一句话:远行的话,你要跟父母说清楚,免得父母牵挂。”也对,都是好话,两句话都对,那么到底能不能远行呢?

后来人呢,就利用这两句话来玩弄手段了。如果你要到佛学苑来,父母说:“父母在不远行。”你说:“妈,我想通了,我佛学苑不去了,免得你心里难受。”“哎,那才叫孝妈。”如果你要出国到美国去,爸妈就说:“哎,快走快走,到了美国来信啊。”就是这么一套玩艺。

因为我分析得细致,有人跟我打招呼,“傅老师啊,给我们留点面子呢,别把我们皮都剥光了。”(众笑)不把皮剥光,说得清楚吗?

表面上是因为感情,舍不得人离开,实质是不赞成学法修行,把人拖回世俗为他服务

比如从前有个老学生在这儿,后来就慢慢变掉了。她的丈夫一封一封来信,信上写的话,我可以说两句,“我天天枕头上的眼泪,就是因为想念你啊。”结果这个老婆学法也不学了,一回去,丈夫叫她干厨房干什么,什么都叫她干。所以这种虚伪的好话听不得的。

还有的,看起来是夫妻的感情,怎么也要把他拖回去。你们不知道,来这儿常住的人,家里要么父亲同意,母亲不同意;要么母亲同意,父亲不同意。有个孩子挺聪明,她父亲不同意,她跟父亲说,“我跟母亲两个人同意了,你一个人不同意,少数服从多数。”(众笑)

在家里讲道理讲得通啊?家里人拖你,拖回去都是凭感情,最好老婆天天在身边,否则拖回去干嘛?老婆回去了,家里人说:“你不许去佛学苑啊,但你去工作可以。”结果老婆去很远的地方工作,他一点不想她。因为老婆工作了,赚来钱给他用啊。

第一句批评,第二句表扬,
就把前面批评话的作用冲掉了

从前我的邻居发生了一件事情,讲出来,可以使你们对我刚才讲的道理更加明白。从前上海的小孩经常帮妈去买菜的,因为从前条件不好,哪有什么保姆?那时候买菜都要凭票,买肉要肉票,买鱼要鱼票,买米还要粮票,有各种票。

结果孩子买菜回来了,妈就奇怪,问他,“我们是小户,只能买小鱼,你今天怎么买回来一条这么大的黄鱼啊?”孩子说,“我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自己拿的。”(众笑)妈说了两句话都是好话,第一句话,“哎呀,你怎么可以这样?”就是说:“你怎么可以偷人家的?”好话。那么再朝菜篮子看看,又说了第二句,“这条黄鱼倒不错。”(众笑)黄鱼确实不错,也是好话。结果第二句话把第一句话的作用冲掉了,孩子会想:“虽然妈前面批评我,可是后面又赞叹我,我拿了黄鱼,妈还说不错呢。”嗯,这种手段很虚伪啊。

还有一些明天再说啊。

 

首页 > 介绍佛陀 > 介绍佛陀

介绍佛陀(129)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下⑤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于是佛复至烧炙、缹煮、叫唤、雨黑沙、烧人四大地狱中,施金色光明遍于一切光明。于佛之光明柔软可意,以哀眼视一切,施眼令安隐,慧戒使清凉,作寂定光明皆遍其中。其威神尊清净第一,于垢无所染远离于垢,施与于智行大慈念大哀,施无限安乐,施慧无碍之眼,施戒之香照于一切,施于法味达于一切已示现于法身,施法心之眼,断一切不善之本,授与一切清白之法,悉坏魔力悉令怖惧,使邪异道皆断诸见,令众一切得安隐想,开于天门闭塞于恶户,以无尽之德代诸勤苦,一心精进行慈悲喜护,常导众人于大无为,施眼耳鼻口身意身,一切诸毛孔放大光明。说经法柔软可意,悲哀口说尊语:

“我为施安于世,我为脱诸苦痛,我为众勤劳者,除若干之苦尘。

我之所可说法,照尊光清净安,一切人闻是法,皆弃捐诸恶道。

其有人归命佛,彼则为得大利,于亿劫生死数,终不堕诸恶道。”

佛说是偈已,应时大地狱一一地狱具足各各亿那术百千人得脱,生兜率天上。用闻是法故,悉得阿那含道。得神通已,便说此偈言:

“譬如在厄道,有智慧导师,令大众贾人,度怨贼鬼神。

佛所度如是,以光明为道,免脱亿人民,离厄淫怒痴。

我等归命佛,导师放光明,已发慈悲意,得济诸勤苦。

当归命于法,抚养于我身,僧为尊重宝,其德难思议。”

尔时,佛往诣合会、大合会、不可意三地狱中,放金色五百万亿那术种光明遍照其中。以寂定无人、无有万物、无起无灭,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诸度无极,用大慈、大悲、大喜、大护,以四恩行,用如来十力、四无所畏、诸佛十八法不共、如来尊行世慧、神足变化、说法变化、教授变化,以用大慧,以根、力、觉、意、三昧、三摩越,用一切菩萨之行,以无碍佛慧,以无碍佛眼,以无碍法眼,以无碍慧眼,以无碍天眼,以无碍肉眼,以大慈大哀,于一切用一切佛法无上之德,用一切如来觉法,于彼八亿那术百千有命之类,悉蒙五百万亿那术种光音,除诸勤苦皆得安隐,出彼合会、大合会、不可意地狱,得生波罗尼蜜和耶越天。闻是法已,著志得阿那含道。于是佛便住于梵天,说偈言:

“诸人无勤苦,则为第一安,为说勤苦应,诸想无有念。

一切无所想,如于此所说,在三界岂安?数数有生死。

其有解空空,彼空乃为空,其说深缚者,彼能解于空。

空者无有起,思想无有界,已见非我法,则为佛之子。

是法为非吾,亦不可得我,已无吾我者,于何复有喜?”

佛说是偈已,应时彼亿那术百千人闻法者心,悉断一切尘劳,生死已尽得阿罗汉证,便放身命般泥洹:“我等不忍见世尊般泥洹时。”



最后的行化 ⒅

四大圣地

接着,佛陀讲说了与他有关的四大佛教圣地,虔诚的信徒应以恭敬、敬畏之心前往朝拜,它们是:佛陀的诞生地(蓝毗尼,在印度同尼泊尔交界处)。

佛成道处(菩提伽耶)。

佛初转无上法轮初(萨拉陀)。

佛涅槃处(拘尸那罗)。

佛陀又说道:“信徒若在朝圣之中,信心坚定而死,将得升天界。”

(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学愚译)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