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人格心理学(5)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傅味琴

佛教修行人亦分三格:
二、断除烦恼 为彻底铲除苦的根源,修解脱道

一首愉快的诗

一首愉快的诗

你们想不想抄这首愉快诗啊?你们写吧,

“何必让苦恼赶走焦虑,何必以焦虑换来苦恼,只要我现在愉快,一切阴郁都为之开朗。”

好象天空的太阳,太阳一出来,乌云就没了。你现在愉快了吗?还不愉快?那么你再听下去,

“愉快就是良药,喜悦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宝。”

对不对啊,这该愉快了吧!还不愉快我再念下去,

“愿我天天愉快,时时快乐,现在就高兴。”

有人唸到这儿就高兴了,你们大概又在想我业障重,高兴不起来,好,我教你一个方法,你们学一学啊,

“看我脸上的微笑,”是啊,笑起来了,“放出了多么令人喜爱的心花。”

笑得来脸象一朵花那样,这是人人喜欢看的脸。

不要讥笑、冷笑、皮笑肉不笑

有人朝我笑嘻嘻,我觉得这个脸还是不错的,等会儿笑停了,再看这个脸,就没有笑的时候好看了,到底笑比不笑好看得多。至于有人说偏偏有一种笑比哭还要难看,这是少数的,是极个别的。语言也是这样,你微笑着说话,语言内容、语言的声音、语言的礼貌全会自然地美化出来的。当然了,要避免一种,内心在烦恼,在怄气,又故意在笑,或者呢,内心在恨,却故意想笑一笑,这是以笑去讽刺人家,那个笑可不好看了。有一种叫冷笑,有皮笑肉不笑,有讥笑,这种笑可千万不能学。我们要从洁白的品德中,闪亮的内心中发出一个有智慧人的微笑。所以说我们要修布施的人,你随时随刻都可以给众生一点布施供养,那就是供养他一个微笑。

天上快乐,不解决生死问题

今天要跟大家讲中士的出离乘。中士的出离乘比下士的人天乘更快乐。

在人道里,外道起劲地把人往天上拖,可是人间天上的外道都不知出离生死的法。佛陀出世度众生出生死轮回,众生最要紧的是把时间花在出离生死上。佛教的人天道并非为了享福,而是为了通过这一步趋向出离道。外道把人度到天上享福,福享完仍然六道轮回,能解决生死问题吗?在我们佛弟子看来,你不认得路,抢着背病人,耽误了时间咋办?打个比方,一个人急病,熟路的尚未说话,旁边有一人热情又好心,背起病人就走,可是半途不认得路了,只好东问西问,有的指路人还指错,绕了个大圈子,背到医院,抢救也来不及了,真是瞎帮忙。

懂佛法,度众生就不会走弯路

如果送病人去医院,是个熟路人,不走弯路不耽误病情,岂不更好?如果能遇到一个懂医学的人,或是医生,立即给病人开方配药打针,病人好得快就更好了。以前,我遇到一个突然发病危急,气往下沉的中年妇女,我忽然想起针灸有个急救的办法,忙拿根缝衣针在她十个指尖上戳一针,她慢慢就转过气来了,我立即叫人把她送往医院。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懂得佛法,懂得出离生死的法,度起众生来可以直接引导他往出离生死路上走,何必去天上绕一圈,等福气享完了,再在三恶道里碰头呢?

佛度众生,无非是使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的境界,就是把众生度到彼岸,了脱生死。

释迦佛不能度娑婆世界众生吗?

佛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既不是叫你到天上先去走一走,也不是叫你到他方世界先去看一看。不过你想去,他也不反对,是要你直接走了生死的道路,这是释迦佛的本意。或许你心里在想,娑婆世界苦,条件差呀,众生能得度吗?那释迦佛何必到娑婆世界来成佛啊?释迦佛有没有讲过,唯有娑婆世界的众生我度不了?有讲过吗?因为娑婆世界众生能度,所以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成佛。

越苦的地方越容易成就

讲到苦,古今中外伟大的人物,出身都是苦的。不吃苦,好多人成了花花公子,农村里叫二流子。苦不等于没有用,受苦受难的人不等于这个人没有用。这个观念要纠正一下,不要太看不起自己,越是苦的地方越是出人才,越是苦的地方越是容易成就。

何必这么自卑

说末法时期众生很难成就,并不是释迦佛的法到了末法时期了很难使你成就,而是你这个人,不听释迦佛的话,贪图享受,执着烦恼,不照释迦佛的法去修,很难成就。再冷静地想想,释迦佛当年在人间的时候,有那么多弟子证阿罗汉果,这是事实。你说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以后了,你去问问生理学的教授看,是不是两千年前的人是大脑两半球,两千年以后的人,大脑变成一半球了?他听了,会莫名其妙,现在人还是大脑两半球啊。你少了什么呢?一样都没有少嘛。何必这么自卑,这么看不起自己,说“我是不可能证阿罗汉果的,因为我烦恼重”,你不修行嘛,当然原地踏步了。你每天朝着断烦恼的路走,你每天朝着消除业障的路走,一天轻一天。如果说一个众生,在几十年的修行中,一点都没有变过,那是胡说八道。

说不会变就不是佛法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的人年轻时候进佛门还好一点,一到老年了更糟糕,我慢贡高,老气横秋啦!乃至执着自己的邪知邪见,他退步了,不象一个佛弟子了,原因是他自搞一套,只听烦恼的话,不听释迦佛的话。但是还有一种人呢,一年比一年进步呢。我想起来了,咱们佛协文教部的这些年轻人,来的时候据他们自己说在社会上打牌、抽烟、喝酒全会,如今呢?有哪个抽烟啊,哪个喝酒啊?那么你说呢,他们在变不在变啊?说不变不是佛法,三法印,一切都无常,哪有不变的道理?

据说,现代修苦行的阿迦曼证了阿罗汉果

你们可能也知道,1949年圆寂的阿迦曼是一个现代阿罗汉,世界公认,末法时期照样出阿罗汉,不过人们说他是修苦行的。可是我要提醒你们,佛教修苦行,不是象你们这样乱搞啊,佛教修苦行的人还得吃饭啊,不吃饭吃树皮草根是外道的苦行。所以当你们听到修苦行的殊胜功德时,千万不要自己乱搞,搞坏了身体咋办?要根据释迦佛的方法去搞的,五欲放不下,稍微有一点生活上不自在,吃的东西吃不大惯,马上起烦恼,那你还修什么苦行?我讲这个话,不是鼓励大家今天开始修苦行,不是这个意思,要慢慢来啊。

修苦行可不能让自己饿肚子

我年青时,是日中一食的,一直到福鼎还是那个样子,可能从去年开始,由于生病,居士们说我年纪大了,一定要我吃,我才恢复三餐。我从前日中一食也是一步步来的。首先第一步你中午饭量要增加,然后晚上越吃越少,最后可以不吃,不吃要有个标准,你不觉得饿,否则饿了不吃饿坏了咋办?然后再慢慢开始早上这一顿,也不吃,营养没有少,因为是三顿粮食并在一顿吃。我从前中午能吃满满的两大碗饭,要慢慢来啊。

心理上先做到“随得喜足”

在生活中修苦行无非是放弃一个贪欲。既然懂得这个道理,你们现在身体并不好,不要在身体上去打主意,修苦行。我是讲科学,那么在什么地方打主意?我教你们一个办法,先在心里打主意,“随得喜足”,随着你所得到的,就欢喜,就满足,对一切没有贪求的欲望,那叫真正的修苦行。由于心里的功夫比较难做,所以配合行动,但是你们现在在行动上搞不起来,心里先做起来嘛。你们对现在的生活欢喜不欢喜呐?第一不要起烦恼;第二也要讲点现实,如果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能够办到的总要给你们办到。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3.24第二讲未完)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