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14)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
有高必有下,还不如急流勇退
本次提要:
■ 有高必有下,还不如急流勇退
■ 对发菩提心弘法度众生的人要帮助他
■ 要从人间的角度来完成一个完美的人格
■ 个性也能改变
■ 凡夫强调一切,还是起源于凡夫知见
■ 个性改一改,也能合得来
■ 不是不能改,是不愿意改
有高必有下,还不如急流勇退
我当年在医院里工作,签了两年合同。两年到了,领导留我,从利上跟我说:“可以实行承包”;从名上跟我说:“只要你不走,下次为你拍全疗程的电视。”可是我没有接受,他们很生气,想不通我会这么顽固,为什么不接受他们的好意呢?就是为了要学法这个心愿,人爬到了最高点,你不下来也得下来,还不如自己下来好,这叫急流勇退。
对发菩提心弘法度众生的人要帮助他
一个修行人,哪怕是居士,要不受世间名利的迷惑,靠的也是心理力量。当我的情绪在原有的名利双收的事业上产生了低沉,学法、弘法,这个情绪就升上去了。几十年来,受尽诽谤、排挤、打击,都没有垮掉,我说我是个不倒翁。对一个发菩提心弘法度众生的人,只能帮助,不要打击,否则这种罪是很重的。
要从人间的角度来完成一个完美的人格
既然学佛了,我们的目的是要完成一个佛陀希望我们完成的人格。我们因为生活在人间,有人的身体,人间的心理,所以要从人间的角度来完成一个完美的人格。首先,我们要培养一个稳定的情绪,稳定最要紧。修行就是修一个稳,稳得住,不会退,稳住了才能巩固,巩固就是生根,不要经常闹情绪,那是众生的习气。修行证果的人还有没有情绪作用呢?除非死人,活人都有情绪作用,我们修行人必须脱离凡夫的情绪而进入修行人的情绪。修行人也有喜怒哀乐,看到众生觉悟了我们欢喜;看到众生愚痴颠倒我们就难受;看到佛门清净,正法弘扬,僧团和合,我们就欢喜;佛门搞得一团糟,歪风邪气,邪知愚痴,我们心里就难过,这种情绪是出于修行人的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修行不是把感情修掉,像根枯木头,而是调整我们的情绪,要有这样的转变,“超凡入圣”,就是超出凡夫的情绪,而进入圣人的心态。
个性也能改变
再讲个性,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是不是能改变呢?情绪本身也是无常,当然个性也能改变,世间上既找不出一个人一直是维持高涨的情绪,也找不到一个人一直维持低沉的情绪。人总是一会高兴,一会又生气了,一会儿充满希望,一会儿又疲沓,懒懒散散,时刻时刻在变,由此可以说明,我们形成的个性也可以改变。
凡夫强调一切,还是起源于凡夫知见
人们总是强调个性,你有你的个性,我有我的个性,这样强调下去,连佛都有不同的个性了,这就变成笑话了。强调凡夫的一切,基本上还是起源于凡夫知见。
个性改一改,也能合得来
社会上人强调个性,还可以说得过去,因为他们智慧不高,即使有知识,可没有把佛法学到啊!举个例子说,法院里夫妻离婚,原因总说是个性不合,其实个性改一改也能合得来。
不是不能改,是不愿意改
修行要改脾气,改习气,你总得要改呀!你到底什么时候改呢?来这儿有人发心学十年,那么你十年都不肯改,行吗?你说个改的日子好不好?说三个月后改,既然三个月以后能改,那么半个月后也能改。说清楚了,不是不能改,而是不愿意改。你现在走上一条修行的道路,你不愿意改不是给自己捣乱吗?给同学、老师捣乱,乃至最后给释迦佛捣乱。如果你愿意改,当然也愿意接受别人对你的帮助和提醒,这样就什么矛盾也没有了。众生都能成佛,问题是众生不愿意成佛,口头说得好,真正革到自己烦恼习气头上来,就不干了。所以不要强调个性,咱们是走同一条道路。
(2001.4.13第四讲未完,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