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人格心理学(27)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不合群的人孤独,傲骨的自我欣赏都是一种病态

本次提要:
  ■ 自我中心就是“我执”,会发展到对别人的伤害
  ■ 现在最普遍的就是诽谤
  ■ 大家都执着一个“我”,怎能行“六和”呢
  ■ 很多人只对自己发生兴趣
  ■ 人世间很少找得到能平衡、持久的良好关系
  ■ 不合群的人孤独,傲骨的自我欣赏都是一种病态

自我中心就是“我执”,会发展到对别人的伤害

上次讲到自我中心是以自我为核心,只对自己发生兴趣。自我中心在佛法里讲就是我执,从我执发展到法执,执着我就发展我所,我的知见,总以自己的知见去衡量别人的知见。一个佛弟子离开佛法越远,这种现象越普遍,乃至于发展到伤害,尤其是在邪师邪说的影响下,执着知见上的偏见,由宗派情绪而起宗派斗争,这也是出于不根据佛的教导为准则,根据他自己执着的为准则。

现在最普遍的就是诽谤

现在最普遍的就是诽谤,如果与自己的知见不和,就认为是错的,即使自己不懂佛法,讲不出什么道理,也不想当面辨清楚,互相听取意见,就在背后进行诽谤,制造黑风,使你受到打击、败坏名誉。这不是讲得可怕,而是现在这种现象在不肯学佛法,不肯多闻,不肯断烦恼这样一大批的人里边十分严重,对佛教是个极大危害。

大家都执着一个“我”,怎能行“六和”呢

讲到这里,就可以知道,以我为中心,或者以我这个宗派为中心,或者以我的观点为中心,或者以我崇拜的这个人为中心,危害无穷。大家都有一个我,你有你的我,他有他的我,我有我的我,怎么能六和呢?即使佛堂挂上个“六和”,可是你干的事情全不和,你和是跟自己一小堆和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怎能叫做佛门的四众弟子的和呢?

很多人只对自己发生兴趣

在人世间的世俗生活里,经常可以看到某种现象,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就不太好,很多人都是有这个毛病:只对自己发生兴趣,对自己从头到脚都发生兴趣,喜欢打扮就是对自己发生兴趣,喜欢自我吹捧就是对自己发生兴趣,喜欢别人注意我就是对自己发生兴趣。

人世间很少找得到能平衡、持久的良好关系

国外有句话,“你不会自我宣传吗?”自我宣传,就是对自己发生兴趣。即使你对别人发生兴趣,也是出于你对别人的喜欢,还是属于对自己发生兴趣。所以人世间很少能够找得到相互关系良好、平衡、持久的,有时候刚刚碰上了,但是一会儿就发生矛盾、摩擦。

不合群的人孤独,傲骨的自我欣赏都是一种病态

还有一种人看来比较文明,他不喜欢生活在群众里,他喜欢一个人自顾自生活,在对自己发生兴趣的时候,他能够出现一种特异的能力,能够长时期一个人过日子而不感觉到寂寞,但他又不是一个修行人,修行人靠自己的觉悟,仅仅是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修持罢了,像刚才那种人就不是这样,他会发展成对别人的厌恶,看不惯。假如别人对他有所批评、启发、帮助,他来一个逆反心理,反而更高傲,目空一切,就逐渐形成了孤高。如果为人比较好,他不做坏事,也不伤害人,就是这种孤高的样子,也与人合不来,不能够合群,不能够投入到群众中去。往往在过去文人的笔下,还有对他表示赞叹;在画家的笔下,天上一个月亮,“一”,底下一个人喝酒,“一”,前面一盆菊花,“一”,盆里只有一枝菊花,“一”,全是“一”,用“一”来显示他的傲骨,高傲的骨头。以心理卫生来讲,这是最不好的,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得意,自我陶醉,自我欣赏。从现代心理学来讲,这已经是在病态的边缘上了,或者说已经是心理病态了。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