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人格心理学(32)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老师成了拜金主义,是教育的悲哀

本次提要:
  ■ 当师的素质差,怎能培养出好徒弟
  ■ 要既培养人又培养才,不能搞成人才两空
  ■ 要去掉人搞出来的条条框框,否则就和不起来
  ■ 你改他加,搞得佛教不像样了
  ■ 老师成了拜金主义,这是教育的悲哀
  ■ 佛学院里不上课,到时拿个毕业红本本,出去挣个方丈、当家,这可不行啊

当师的素质差,怎能培养出好徒弟

可是有些师父他连自己本宗尚且不太懂,哪能懂别的宗派。又有的师父本身文化很低,据说中国曾经有个朝代凡是出家都要经过考试,没有文化出不了家。后来没有了,谁都可以出家,结果出家队伍的文化降低了,素质也降低了,因为放得太宽了。有些为生活所逼,就去当和尚。古时候,有的朝代,犯了罪的,你只要出家了,就没事,这些人都钻到出家队伍里来,这样出家众的素质越来越降低,有的简直是文盲,像这样的师怎么能培养出好徒弟来?因为他自己远远不够格嘛。

怎么办呢?佛门里有些发心的法师就想,办个佛学院,让他们来佛学院学吧。

要既培养人又培养才,不能搞成人才两空

佛学院发展到现在,可惜没办好,只培养才,不培养人,有的人才两空,佛教的传统在某些佛学院逐渐被演变掉,社会学校办学一般还挺认真的,而办佛学院的人有的自身素质很低,还比不上社会上的学校。

要去掉人搞出来的条条框框,否则就和不起来

人们有个感觉,在我嘴里总听不到好话,难怪我这个老师多愁善感,忧国忧民,这样过日子,没有发展到忧郁症已算幸运的,有的人就说我是操心过度。

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佛教的菩提心事业里去,哪有不操心的?办佛学院是件好事情,可是尽量要保持要维护原始佛教的传统,佛教有什么好改革的?我有时候也主张改革,那不是改革释迦佛的教导,而是改革人搞出来的条条框框。能海上师很早年代写的《六和合义》,就有这样的话:六和必须要去掉戒律里没有的,是人搞出来的条条框框,否则就和不起来。

你改他加,搞得佛教不像样了

多年前我在南京说过:我想恢复原始佛教。我说的原始佛教不是小乘原始佛教,意思是佛教原来是怎么样,我恢复到怎么样,后人加上去的东西一律不要,你加一点,他加一点,加得不像样了。佛教到底被谁搞得这么乱?被谁搞得这么不像样?我看不是徒弟吧,应该是师父吧。徒弟听师父的,师父改一改,结果徒弟当师父了,他也改一改。所以全是那些师父搞出来的,因为这个徒弟这么做时他也当师父了。

老师成了拜金主义,这是教育的悲哀

我是极力主张培养佛教人才,培养佛教人才可以采取办佛学院的形式,可是在内涵上要保持佛教的传统,修行就是修身口意。社会上办学,还有德、智、体,三个方面,德就是道德修养,体就是身体健康,智就是学习文化知识。现在有的学校德智体可能也没抓好,德,老师也无能为力,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少管为妙,轻松一点;体,现在孩子都喜欢踢球,打球,也用不着老师操心;智,你付多少学费,我尽多少责任,所谓名牌学校,名牌教授,收费高得很啊!那是做买卖,我有学问,你有钱,咱们来个交换。现在老师收入很好,非但工资大,还分配住房,还可以晚上出去当家庭教师。如果教师成了拜金主义,我看这就成了一个悲哀。

佛学院里不上课,到时拿个毕业红本本,出去挣个方丈、当家,这可不行啊

我从1956年就开始讲课,年轻时候常听到一句话:如果在国外,一堂心理导引课会有多少美金的报酬。佛学院能这样办吗?把社会办学的方式完全照搬,那也不像佛学院了。现在办佛学院,有的思想没有端正好,进去的人图一纸文凭。老师跟老师观点互不相同,大家自管自讲课免得冲突,老师跟学生之间也逐渐有了距离。据说有的佛学院平时不上课,或者学生上不上课随你的便,来个参观团,立即通知僧装整齐去课堂上课,准备拍照,一学期也没上几堂课,结束时每人都发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一到手,无论你走东走西,红本本往桌子上一放,“你看着办吧”,意思是我佛学院毕业的,不当方丈么也该做个当家,这样搞下去可不行啊。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