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人格心理学(51)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只对自己发生兴趣,
会形成种种不良的个性情绪

本次提要:
  ■ 只对自己发生兴趣,会形成种种不良的个性情绪
  ■ 自私的喜欢和爱,看问题也会偏
  ■ 佛是觉悟的观点,众生是迷茫的观点
  ■ 一切皆无常,何必把过去的偏见抓得这么牢

只对自己发生兴趣,会形成种种不良的个性情绪

自我中心的人只对自己发生兴趣,所以会形成种种不良的个性,起种种不良的情绪。我们前一次讲到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所以看问题也有点偏了。一般父母哪个孩子对他比较听话,个性相似,或者相貌相似,他就特别喜欢。父母为了表现自己的骄傲,经常向别人提自己孩子的长处,以孩子的长处作为自己的骄傲,这已经失去了公正的态度,虽然长处应该看,但也应该看到他的短处。还有的父母由于内心对自己的爱,往往缺乏对别人的耐心与关怀,最后出现了怕麻烦,关心自己超过于关心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日子长了,“关心”两个字也往往会放松,所以父母的爱,也是有种种的偏差。

自私的喜欢和爱,看问题也会偏

一般人都有凡夫的这种自私的喜欢或者爱,所以看问题也会偏。在社会上男女青年之间,不是往那边偏,就是往这边偏,所以有句话:人生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刻就是恋爱时期。心里一起爱慕心,看人就偏了,看他什么都好,其实这个人有毛病、有缺点,可是他不容易看到,即使看到,一会儿就忘了,不会放在心上。人家跟他提出来,他笑笑:“人哪能十全十美?”而谈到他由于爱慕心而起的观点,那是滔滔不绝谈个不完。假如有一天,感情上起了风波了,从爱慕心变成讨厌心,再看这个人也是把人看错了,评头评脚,总觉得不好,看不入眼,意思就是不够他标准,那你自己呢?“我个子比他高。”这样的观点就很难正确。

佛是觉悟的观点,众生是迷茫的观点

佛是觉悟的观点,众生是迷茫的观点,迷在哪里?一有了错误的感情,包括并不是男女的,只是普通人与人之间的错误感情,喜怒哀乐,马上看问题不正确。人间的相聚、共事,全是那样。平常听话就能听得出来,一个人说别人不好的时候,总带有几分说自己的长处,一举两得,一方面把别人贬低,一方面把自己抬高,满足自己烦恼的心态。结果看待一切问题,处理一切问题,加入了一个东西,就是情绪。这样考虑问题也考虑不好,研究问题也研究不好。往往十分钟就能解决的一个问题,结果两个小时都没办法解决。为什么?你说你的,他不一定听你的,他说他的,你不一定听他的,都在感情的圈子里跳不出来。

一切皆无常,何必把过去的偏见抓得这么牢

心里种下了这种种子,以后就麻烦了,以后可能会转变,不过一下子转变不过来,以后每提起这个人,每看到这个人,每跟这个人接触,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第一个心态就是印象不好。其实这一次跟从前已没有关系了,假如别人提醒他,“你怎么这个态度?”“你不知道,这个人过去怎么怎么,所以我这么这么。”意思他过去太坏,我比他好得多,所以我今天值得自傲,他应该尊重我,我何必尊重他?这都不是佛教的观点。佛教的观点,一切皆无常,你的观点也要改变改变,根据当时的环境,当时的情况,来起个正确的观念。佛教是辩证的,根据什么情况说什么话,可是众生就这么个脾气,放不下。有的与邻居吵一次架,竟然十年不说话,听到一句怄气的话,四、五年忘不了。我们是学佛法的,应该要牢记,一切皆无常,刹那刹那在变,何必把过去的观点抓得这么牢?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