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政策理论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5)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
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叶小文

尊敬的一诚会长、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在今天的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充分肯定了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年来的成绩,对中国佛协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回副总理要求,中国佛教界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抓住历史机遇,广泛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自觉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继续发扬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传统,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活动,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切实加强佛教团体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听了回副总理的讲话,相信大家都深受启发。我仅就其中的第一点,谈点体会。

佛教最讲“机缘”、“因缘”,最重视抓住机遇,常说“因缘和合”、“殊胜因缘”、“当机对机”、“契理契机”、“随机应变”。讲“因缘际会”,今天,最殊胜的大事因缘,就是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万众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契理契机”,今天通达天下、安邦兴国之至“理”,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千载难逢、不可错失之良“机”,就是21世纪头一、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同样是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教面临的“重要机遇期”。自古以来,佛教就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佛教传入中国的2000多年,共同参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佛教协会的五十年,也一路伴随着新中国茁壮成长。可以说,中国佛教的兴衰荣辱,与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兴则法兴,国衰则法衰。盛唐时期,国家强大昌盛,人民富足安乐,则佛教兴盛繁荣,高僧辈出,文化灿烂,蔚为大观。总结历史经验,最为重要的就是佛教的“机缘”同国家和民族的“机遇”密不可分,无论国家、民族还是宗教,都要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而机遇只属于那些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不讲“契理契机”,难免一败涂地。错失殊胜因缘,就会一蹶不振。(待续)

                       (摘自《法音》2003.10期)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7)

           ──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

⊙潘岳(国务院经济体制改)

二、精神补偿作用不可替代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要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反映论”,取代列宁的“鸦片麻醉论”。既然是反映,就带有必然性与合理性。宗教在反映的方式上带有幻想性(即它的有神论或唯心论),而反映的内容上却带有现实性和理想性(即它的社会内容和文化理想),其中既有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抗争,也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它抚慰人们的心灵,予人们生存勇气,是对人们现实生活巨大欠缺的精神补偿。现实生活的巨大欠缺,在任何社会也不可避免,宗教的精神补偿作用,至今也未被取代。宗教不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也不是私有制社会的垄断品,相对于各种社会政治制度而言,宗教既不姓封,也不姓资,更不姓社。然而,宗教可姓封,也可姓资,甚至可能姓社。它并不固定随着一种社会制度的兴亡而兴亡,所以它能够从古至今延续下来。正是宗教自身的延续性、独立性和可变性,也给自己创造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

(摘自《深圳特区报》 2001/12/16)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4)

               中共中央 2001.9.20

  3.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人圆了千年飞天梦

     时事新闻

胡锦涛就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发表讲话: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载人航天凸显六大价值:
1.国家战略意义不容低估
2.占领世界高新技术前沿
3.开发太空获取经济利益
4.培养尖端科技和管理人才
5.“空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6.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