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政策理论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30)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⑩

[释义] 一、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关于“正常的宗教活动”。对宗教活动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宗教活动包括信教群众集体进行的宗教活动和信徒个人进行的宗教活动。狭义的宗教活动主要是指信教群众集体进行的宗教活动。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以及信教群众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按照各宗教的教义、教规和传统习惯,在宗教活动场所及信教群众在自己家里进行的拜佛、诵经、烧香、礼拜、祈祷、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终傅、追思以及过宗教节日等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摘自《宗教事务条例释义》 帅峰 李建 主编)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⑤

我们党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最终属于人民。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是否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和赞成作为制定政策和判断政策得失成败的依据和标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然包括广大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1961年毛泽东同志在同十世班禅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赞成有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教的经典,研究佛教、伊斯兰教、耶稣教等等的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有那样多人信教,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江泽民同志2001年12月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工作,最根本的是做信教群众的工作,是要团结和教育信教群众为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积极贡献力量。“最根本”这三个字,揭示了我们观察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真谛。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一点。
               (摘自《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 王作安著)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6)

中共中央 2001.9.20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徐玉成 编著

第一章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论依据

1、问:什么是宗教?

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宗教做为意识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同时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宗教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与人类文明同步。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都有不同的宗教存在,不同的宗教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民族习惯、法律意识和政治制度,宗教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现象。   

关于宗教一词的文字含义,历史上佛教以佛说的为教;以佛弟子所说的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辞源》第二卷第815页)“宗”或者“教”这个名词,自中国古时候就开始使用,特别是南北朝末期至隋唐时,佛教的天台宗,华严宗等学者,解释经典的中心问题时,曾要约地以名、体、宗、用、教等五点来说明。不久,宗与教遂被连成“宗教”之词使用。宗教者即为诠表佛教的特殊要义而使用之各种语言文字。由此看来,宗教一词是来源于佛教,也是指佛教而言的。(日本,山口益著《作为宗教的佛教》),到了后来,宗教一词逐渐演化成泛指对神道(即有神论)的信仰。

当今我国的宗教,是指流传于我国并被部分群众所信奉,并且受到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东正教)等。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