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政策理论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45)           

 
构建双“和谐”佛教勇为先 ②

──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而作

面对“双重紧张”和“双重焦虑”,中国经过多年实践,首先提出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在此基础上,对外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主张。由“构建和谐社会”而“建设和谐世界”,崭新的“双和模式”便应运而生了。这一“双和模式”由中国提出,乃是基于中国经济崛起的同时,正在萌动中的中国文化崛起的端倪初露,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各方各面都在为实现“双和模式”而努力。

对内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双向互动,内外兼修,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智慧,彰显了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形象。实践和推进“双和模式”,是一项关乎人类社会未来的系统工程,各种文明都要为建设和谐社会添力量,作贡献;各种宗教要为建设和谐世界出主意,想办法。佛教以追求圆满和谐为指归,有着深刻的和谐思想与和平理念,可以为推进“双和模式”作出独特的贡献。今年4月在中国浙江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确定“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主题,就是具体体现。
                   (摘自《从心开始的脚步》叶小文著)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7)

中共中央 2001.9.20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30.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徐玉成 编著

8、问:新时期党和政府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指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当然绝不能被用来推行某种宗教,也绝不能被用来禁止某种宗教,只要它是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其目的是:“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这是我们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背离这个基点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错误的,都应当受到党和人民的坚决抵制和反对。”
                 (参见《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第60—61页)

衢州市市委书记厉志海在市民宗局调研 ②

        2006-09-19 衢州日报 记者 毛贺平

在谈到宗教工作时,厉志海强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把“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工作做好。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央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及时制止利用宗教场所搞非法活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坚决抵制境外宗教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犯罪活动;对蓄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厉志海说,民宗部门是党联系各界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加强引导、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进一步发挥信教群众在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厉志海还对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

占跃平就认真落实厉志海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完)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