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宗教院校工作
努力培养高素质爱国爱教人才 ③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张乐斌
四、要从我做起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倡导教育家办学,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虽然是针对国民教育讲的,但对宗教教育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宗教院校的负责人和老师,可以说是办好宗教教育的关键,承载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培养高素质爱国爱教人才的同时,必须首先着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努力做到:
政治上强。正确的办学方向要求大家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并自觉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都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旗帜鲜明,言行一致,在带领学生乃至引导信教群众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
业务上精。大家都是宗教教育工作者,是宗教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大家既要有深厚的宗教造诣,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管理艺术,努力成为与学生心灵沟通、灵魂交融、人格对话、宗教传承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宗教院校学生的楷模。
作风上实。宗教院校发展存在很多困难和制约因素,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家选择了宗教教育这一神圣事业,就要真正肩负起沉甸甸的责任,勇于直面困难和排除万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过硬的扎实作风,倾注自己的心血、智慧和力量。这是大家想干事、干成事和办好宗教院校的重要动力。
修养上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认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力量源泉,来自于每个人的认知、觉悟和自身修养,对宗教院校而言尤为如此。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走到了一起,就要甘于舍得小我,成就大我,做到顾全大局、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努力在推动宗教院校发展中实现同事间留下感情、事业上留下业绩。
五、要实化举措
办好宗教院校既是宗教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整个宗教界的责任;既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关心,也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大家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同时积极争取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努力为宗教院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要汇集办学力量。就每一所宗教院校来讲,尽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但也还是具有不少可资发挥的办学条件和优势,需要大家很好地去发掘、梳理和整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效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和条件能够转化成保障和推动宗教院校发展的重要合力。这其中,优秀的骨干教师是重中之重的资源和财富,一定要千方百计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努力让他们在体现自身价值中发挥好主导作用。
其次,要着力破解难题。在座谈中了解到,除经费少、师资弱等制约因素外,宗教院校普遍呼吁解决的关键性难题是宗教院校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和学生的学位问题。对此,一方面希望大家能从各校、各地的实际出发,依据有关政策法律规定,积极去探索和推动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国家宗教局正在研究制定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又符合宗教院校实际,能够切实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关办法,力求早日解决大家关心的这两个问题。
第三,要完善体制机制。就宗教院校的总体情况看,学校自身需要发挥好办学主体作用,相关宗教团体应该履行好主办职责,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也要担当好监管责任。与此同时,要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出发,审视和研究宗教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和宗教自身需要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董事会、理事会制度以及各种办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增强宗教院校的造血功能和内生活力。
第四,要加大支持力度。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倍加关心和关怀宗教界,支持全国性宗教团体和部分宗教院校改善办公办学条件,支持宗教界爱国后备力量的培养,大幅度增加宗教院校补助经费,为宗教界和宗教院校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相信党和政府今后会更加关心中国宗教的发展和宗教界人士的成长,社会各方面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宗教院校的建设,更好地保障宗教教育和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总之,宗教院校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有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有宗教界的需要和推动,有宗教院校自身的信心和努力,只要大家认清形势、明确使命、理清思路、从我做起、实化举措,就一定能够把宗教院校办得越来越好,把宗教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宗教的自身传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爱国爱教、堪当大任的宗教人才。(完)(摘自《中国宗教》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