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28)           
 

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①

人类几千年文明,始终在探讨着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希望因此而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原始的部落到国家,从专制到民主。今天的发达国家的社会制度,也许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健全了。可是今天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并不比以往要少,甚至要多的多。可见今天的社会制度并不圆满。人类还有必要继续研究探讨更好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净土便是理想的社会。净土的成就便是理想社会的建设。说到净土,以往人们关心比较多的是弥陀净土。弥陀净土重视死后的关怀,与现实人生关系不大。和西方净土相对的东方净土,却是着重于生的关怀。尤其是药师如来的本愿力,体现了药师如来对构建理想社会的方针。因此本文想通过对药师如来本愿的探讨,来谈谈理想社会的建设。
                                (济群法师著)

 

浅谈佛教和平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历史上,佛教的和平教义为社会人心的净化、人民的安定团结、国家的和平事业作出过应有的贡献;今天,佛教的和平思想同样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从个人的立场看,佛教制定的戒律,能够保证和避免僧人的身心不犯过失;从僧团的立场看,佛教所提倡的“六和敬”精神,能够使众人和合共住,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从而达到僧团的清净纯洁、和谐共处。如果把佛教戒律和六和敬精神的内涵扩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那么,何愁社会不和谐、国家不和平呢?

佛教本身就是一种和平的宗教。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是一体同心、平等不二的。佛教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根本,以熄灭贪、嗔、痴、慢、疑,破除我执、邪见为途径,以利乐有情、庄严国土为目的。佛教希望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帮助,反对贪婪、歧视和仇杀。佛教这种超越国界的以人为本位的平等慈悲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宝贵财富。所以,提倡佛教的和平思想,对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完)(摘自《广东佛教》2005.2 宏满著)

 

佛陀的思想对当时印度社会的启示 第二节

佛陀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

首先涉及到的是感情道德的问题,佛陀教导以慈悲为感情的基础,以身作则,教化弟子及世人。佛陀的弟子(也是堂弟)阿那律双目失明,要穿针缝衣,佛陀看见了就说:“我来帮你穿吧!”并且一针一线地为其把衣服缝好。有病的比丘要喝水,佛陀知道了,亲自倒茶给比丘喝。他经常服侍重病的弟子,甚至污秽的屎尿、血脓也毫不嫌恶,亲自加以料理。这些记载,在佛典中处处皆是。音乐家出身的二十亿耳是迦旃延的弟子,随其师到印度边彊地区去弘法教化,经过了很多年,迦旃延派二十亿耳去看望佛陀,佛陀见到后非常高兴,立即吩咐说:“在我的房间里加一张床,把我的棉被分一半给二十亿耳,今晚让他和我住在一起。”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对从边地到佛陀身边来的二十亿耳及远在边地的迦旃延给予了春晖般的温暖。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和谐世界,从心做起 ⑧

我们看到,老一辈们的心灵上有着显著的传统印记。所以他们知足、节俭、朴素,重义轻利、一诺千金,稳重诚实、求真务实,……就如同大山般地沉稳,如同大地般地厚重,能给人以包容、以信赖。而自诩为时尚的现代一族们,崇尚浮华、追求前卫,沉湎欲乐、见利忘义……许多人脸上只戴着利益的眼镜,眼中只闪烁着金钱的光芒,人间因此而弥漫着浓浓的功利。

猜忌、嫉妒、世故、打击、陷害……接踵而来。仁义由此而远去,信任由是而泯灭。

现代人啊,不要被金钱蒙蔽了清澈的双眼,不要被功利左右了聪明的头脑。现代如同一列奔驰的列车,它需要传统道德的路基;现代如同一艘航行在大海的巨轮,它需要传统伦理的司南。摘自《法音》2006年第3期 明生法师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