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64)           
 

佛陀:环保意识的最高体现者 ④

正因为如此,佛陀以他的慧眼早早地就洞察了人类的弱点和弊端。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的生存状态时,佛陀就教诲我们:一切世间万物皆有情,世间众生皆平等。多么伟大的先行先觉,佛陀二千多年前的教诲,不就是今天各国为之疾呼的世纪话题吗!

慈悲为怀,不杀生,平等对待有情,可以说是佛陀圣教的核心。千百年来,无数我佛弟子,本着佛陀教导,身体力行,宣扬倡导。可惜世人愚顽,未能深谙佛陀苦心,对大自然横加掠夺,肆意砍伐、残忍虐杀。导致生态失衡。今天,人类终于受到了惩罚,那年复一年频繁泛滥的洪水,那年复一年愈来愈严重的大干旱,那几欲碎断的地球生物链,不是如一记记震耳的警钟吗!(摘自《人海灯》卢继定)

佛教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四、佛教应承担社会责任

佛教,作为一种生存于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教化、社会文化体系,是社会大机器中的部件。佛教徒,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乃社会大机体中的细胞。佛教、佛教徒、佛教团体机构作为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其生存依赖于人类社会,依赖于人民大众所提供的各种物质和文化条件。没有社会生产和思想文化的发达,人间便不会有佛教出现、流转。没有父母生养、师长教育、亲朋帮助、工农商政供给衣食住行、军人警察提供安全保障等诸缘,任何佛教徒都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学佛了道。既然有赖、有取于社会,则理当回报社会,承当社会成员所应负的各种社会责任。现代社会虽反对宗教干涉政治,不要求宗教承担治乱兴衰的责任,但并非认为宗教无任何社会责任,更不容许宗教徒逃避一般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国政府要求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相适应,实际上便是对宗教社会责任的定位,意谓各宗教应有益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应教导宗教徒尽到社会责任,遵纪守法,参与国家建设。(摘自《中国佛学网》浮惠)

试论佛教戒律对
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在小乘律论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迦叶波佛时,有一位五戒信士,平时持戒清净,有一天从远处回来,口渴难耐,误喝了一碗酒,不料酒性发作,正在此时,见到邻居家的一只鸡走进他家,他便将其杀掉佐膳。邻女来寻鸡,他看到邻女长的有几分姿色,还将她强奸了。事后告上公堂,他又支吾其词,不肯招认。正是由于他误喝了一碗酒,连续犯了五条戒。因此,佛经《萨婆多论》以为此戒极重,认为饮酒能使人作四逆重罪,并能使人因酒醉而犯一切戒,造一切恶,实是昏神乱思,放逸之本。所以经律中把酒譬喻为毒药。

《十诵律》中云:“饮酢酒、甜酒、若麷、若糟、一切能醉人者,随咽咽波逸提。”“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饮者不犯。”因此,对那些能醉人的酒不要饮。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喝了酒的人,不是胡言乱语,就是打人骂人,甚至杀人放火,丑态百出,有的还因喝酒诱发诸多严重疾病,也不乏有贪杯醉死之人。尤其是喝了酒不要开车,否则危害更大,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因为喝了酒开车所造成的,所以,酒后驾车也被列入国家法律禁令之内。(摘自《佛教在线》周祝英)

 

佛教的财富观

2、出世修行 少欲知足

作为出家僧人来说,如果倾向于出世解脱,就应奉行少欲知足的生活准则。早期的原始僧团,佛陀要求比丘们依“四依”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坐、穿粪扫衣、吃腐烂药。除此而外,出家后所能拥有的,不过是三衣一钵而已。因为出家就意味着对世俗生活的放弃,对物质享乐的放弃,从而排除一切干扰,将整个身心安住在对佛法的体悟中。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简单的物质条件更容易使人保持内心的单纯。凡夫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随境转,今天的人为什么心特别乱?就是因为生活环境太复杂了,物质享乐太丰富了,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沉溺于声色刺激中。 济群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