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去烦得乐,开发智慧的唯识心理学
1 2 3 4 5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去烦得乐,开发智慧的唯识心理学(2)

──────——————————————────────────

九华山佛学院黄祖相

 

(三)痴

痴,就是无明,即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心理。人们因为不了解因果,所以产生很多错误的观念,会不择手段去干一切事,自以为理所当然的好事,实际却完全是坏事。所以,痴是产生罪恶行为的根本。正因为痴迷,才有无惭无愧的表现,为什么面对罪恶会无惭无愧呢?就因为失念和不正知。

1 、失念,就是掉失了善念,忘失善法。为什么失念呢?因为不正知。

2 、不正知,就是知见不正当。对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境界知见不当,产生种种错误的见解,是非颠倒,善恶错乱,成为邪恶的染污的智慧,障碍正知的生起,自不免就会做出毁坏人生、伤害众生正当利益,毁犯法纪、戒律的行为,造成许多罪恶。

(四)慢

慢,就是傲慢的心理。自高自大,老子天生第一,看不起别人。这是以我为中心的根本心理之一,具体表现有七种: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与之相应的心理是无惭。慢的七种表现可分为三类:

1 、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卑慢合为一类,是自己与他人不同差别的比较下,自以为是、自鸣得意,无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无法提高自己,团结他人的障碍心理。

2 、增上慢,是指修行人稍有一点感应,但未有实证,就自以为出神通得圣果,自立山头、开宗立派,妄自圣明的心理。

3 、邪慢,是无德的人妄称有德,以掩人耳目、虚伪包装的心理。

(五)疑

疑就是怀疑的心理。怀疑一切,包括他人、事实、真理。疑的表现就是不信。

1 、不信人,把好人也视作坏人,不相信任何人,认为天下的好人都失踪了。

2 、不信事实,主观虚妄臆想,不顾客观实际情况,自以为是的心理。

3 、不信真理,真理是宇宙人生的真实规律,人若能相信真理,就如顺水行舟而得心应手、一路平安。人若不相信真理,不依真实的规律办事,就如逆水行舟,必然艰难凶险,祸患连连。

诸种规律可概括为五大类,也称为五明:

① 声明,就是研究语言声音方面的学问。

②工巧明,就是物质生产的各种科学技术。

③医方明,就是人体治病保健的科学。

④因明,就是逻辑科学,是人类高级思维探索真理的思想武器。

⑤内明,就是佛教彻悟宇宙人生根本的科学真理。

五明可分为三种层次:①②③属基本层次,④属中等层次,⑤属高级层次。三层次架构相当于金字塔,基础不可缺,没有中层不可能发展到高层。

(六)不正见

不正见,就是对真理颠倒推度的心理。把正看作邪,把邪当作正的颠倒见解。与之相应的心理是无愧。不正见的具体表现有五种:

1 、我见,就是与生俱来与后天形成的自我执着之见。

2 、边执见,就是对人生与客观事物的只执单边片面见解。边执见有常见与断见二种。常见,就是执着认为人生与宇宙万物是固有的恒常不变的观点。断见,就是执着认为人生与万物的存在是独立自成的,个体与外界无什么关系,生是自体生成存在,死就永远消亡。边执见也是由先天与后天因素形成的。

3 、邪见,就是否定因果规律的见解,不承认宇宙人生万物的前因后果的自然规律,因而做事不会瞻前顾后,只看眼前,盲目行为,善与恶、苦与乐皆颠倒错位。

4 、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观点相比其他种种观点是最好最正确的,但实际并非如此,仅仅是个人的一种主观想象而已。

5 、戒禁见,就是一种不正确的不符合因果规律的戒律止禁,是一种错误的执着。

五种不正见的善恶性质分为二类:第一类包括我见和边执见,属于非善非恶性质,但会引起烦恼障碍。第二类包括邪见、见取见、戒禁见,属于不善性,依此见而行为就造成恶业。

这五种不正见,若属后天形成的,只要经过善知识的教学,把颠倒的见解反转过来,就可消除。若属先天带来的我见与边执见,须切实修行才能断除。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