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三十三)
 

问:在家佛教徒对僧人的礼节如何?

答:南方国家,在家佛教徒进入佛寺僧房,首先要脱鞋,见比丘礼拜。比丘教坐时,坐低座或席地坐,不能坐比丘的床位,不能和比丘同桌吃饭。如果比丘到居士家,主人应当以干净的布铺在座椅上,请比丘坐下,然后礼拜。如果自己的儿子当比丘,父母也要礼拜。根据南方佛教习惯,在任何场合,比丘见到居士来访问或入会场,他们从不起立,居士向他们礼拜时,也不回礼,有时仅说一句:“愿你吉祥。”向他们送供品时,也是如此。小比丘和沙弥礼拜大比丘时,大比丘也不答礼。在我国比丘受居士或小比丘、沙弥礼拜时,可合掌答礼,座位高下除正式宗教仪式外不甚严格。

问:请你谈一谈关于饮食问题,如过午不食问题,吃素吃荤问题。

答:按照佛制,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原因有两个:1、比丘的饭食是由居士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2、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

僧人的饭食

这个制度,今天南方国家仍普遍实行。最严格的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后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国汉族禅宗僧人从古有自己耕种的习惯,由于劳动的缘故,晚上非吃东西不行。所以在多数寺庙中开了过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视为“药食”,但持过午不食戒的僧人为数也仍不少。(左图)

(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佛教利乐众生,除了行善教化而外,有没有别的办法? ①

佛教的精神宗旨是兴利除弊,以大悲大智大勇从轮回的苦海中挽救一切有情众生。佛教认为众生所以在苦海中漂流受苦受难的总根源是愚昧无知的俱生无明,消除无明愚暗的唯一办法是进行教化,点燃众生自己心中的智慧明灯。由于众生心态各异,根器不同,为了适应一切众生的心态、根器,在开发真智,消除无明的大前提下,佛陀设置了种种方便之教。所谓方便,就是不拘一格,对症下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禅教、净土、实教、权教、渐门、顿门、在家、出家、修德、修慧、世法与出世之法,以佛教的形式和非佛教形式,离欲修行之法和不离欲修行之法,以文教化之法和以武制恶之法,修世间快乐之法和修出世成佛之法,等等。
                  (摘自《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多识著)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八问:于《菩提道次第》道之数目及次第,应如何生起决定?

答:以三士道中,遍摄所有佛经所说一切显密要道,佛为一切有情故,所说出离三恶趣,获现上人天福报一切法,都摄于下士道法类中;佛所说究竟定善,具解脱生死,以及修断生死根的空性一切智两类中,凡说细分出离心,解脱生死的法类,都摄入中士道法类中;凡佛所说修二种菩提,圆满一切智法类,都摄入上士道法类中。以此任入显密两乘,其成就佛道之唯一门径,皆是“菩提心”。以下中两士共道属于上士道中,积福忏净支分,为修上士菩提心之加行引导。既如是何以不说由大乘道而引导,分为三者而说为三士道引导?此应知为摧伏未生起下中士粗细二分出离心,而妄称自己是上士,已发菩提心,这样的我慢;二为对于上中下三类士夫,都能作大利益,故分三类。因为对上士说,如果未修下士的不堕三途苦,而生善趣之现上胜利,及中士道的究竟解脱的出离心,纵修上士道法,也不能生起真实菩提心。知此略要,则于道之三类目数及其次第之意义,心中生起应有之决定矣。(摘自《灭除心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