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三十二)
 

问:关于僧众的礼节和生活习惯,可否请你谈一谈?

答:戒律中对于这些都有详细的规定,这许多规定南方国家的僧众保持得比较完整。北方佛教僧侣,由于气候、风土等等的差别以及历史的变迁,生活上有了许多改变,这里不能详细列举。请你提出所需要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谈一谈。

问:关于礼节问题,僧众中长幼之间的礼节怎样?

答:僧众的长幼是依受戒的年龄分别的。受比丘戒十年以上的称上座或长老 (Thera),二十年以上的称大上座或大长老(Maha Thera)。戒龄小的应当礼拜戒龄高的(左图);行路时长者先行,幼者后行;坐时长者坐上座,幼者坐下座,或长者不教坐不坐。所以南方国家僧人相见,必须问戒龄。一般比丘见大长老,必须脱鞋,偏袒右肩,然后礼拜。
                    (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②

只有见道中出世第一智,即圣智才能达到直觉现观,对空性的直觉现观,称作开悟见性。从世俗分别智境,达到无分别现观圣智境界是一种智能类型的转变,绝非一般的认识程度时的差别。这是一个佛教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语言表达在客观上受到限制,理解上容易产生分歧的很大难题。所以被称为非思议、非言说境。据当代物理学家说,量子、粒子研究领域,就碰到用理性思维无法想象,用语言无法精确表达的佛教所说的非思议境界。(摘自《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多识著)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七问:明灯颂及自释(简称)有何特点?

答:根据至尊文殊开示宗喀巴大师的修要秘诀──“于浊世中寿短的一生中,欲速速成佛,应以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三者为本,从依止善知识起,直至整个道体学行之间,彻底修悟共通道次第后,当求密承三法”──的密意,而开演以“出离心”为纲的第一章下中两士道修心之次第;次以“菩提心”为纲,而开演第二章上士道修心之次第;次以“清净正见”为纲,而开演第三章止观修法;最后以“密乘”为纲,而开演第四章无上瑜伽(密乘三法属此)父母二续生圆二次第。摄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显密二大论著于此四章中。(摘自《灭除心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七情六欲

问:人的七情六欲是否可以控制?

答:当然可以,因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具有理智,所以人的行为除了受七情六欲支配外,最根本还是受理智所控制。在佛教,学佛第一步是建立正见,以正确的理智辨别是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控制情感欲望的第一步,进而修习戒定慧,则能进一步地降服和转化情感欲望,将人类自私自利的情感欲望转化成无我的大慈大悲,所以人的情感欲望并不可怕,关键在懂得如何转化。(摘自大佛寺《法讯》)

念珠的基本知识

念珠的珠数与表征,不管任何传述如何,事实上皆是方便而已,修行人绝对不要执著颗数,能够不执著于颗数之人则是利根之器,可以早日证得涅槃之乐。
                       
(摘自《念珠》智德法师鉴定)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