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虚云和尚传(67)

何明栋 著

与此同时,对于佛法修持,虚云和尚有自己的见地与体验,更以自己百余年的弘法经历,概括与总结出佛法修持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虚云和尚强调每一位发心佛法修持者要时刻痛念生死心切,把了生脱死这件大事挂在眉毛上,千万不要悠悠忽忽,兀几度时;更不能有片刻放逸松懈,须知世事无常,时光流逝,毫不留情。对此,虚云和尚反复告诫众人,佛法修持“须真实,不可挂羊头卖狗肉。”也就是说,修持要笃实,“当知要领所在,切忌口角圆滑”。同时,修持要循序渐进,“欲速便是偷心。”

其次,虚云和尚强调修持就要实干,懂得“处处是道场”,千万不能停滞在名相上,而应知道真佛法与世法两谛融通三昧印的道理。相反,佛法与世法若不融通就会落于偏枯。

其三,虚云和尚强调佛法修持要有方法,喻之为“修行如石中取火”,如没有方法“纵然任你把石头打碎,火是取不出来的。”虚云和尚教导众人要如古人所说的“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而什么是路头,虚云和尚则释之曰“我们的路头,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乡。”具体说来若是参禅修持,放下包袱之后就要横下一条心参话头,“话头就是我们应走的路头”。而且,要于“昼夜六时,如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间断。要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风情圣解一刀两断。”这样坚持下去自可得到利益。对于修持念佛法门者来说,则要口诵心惟佛号,恒持不断,也可以得到利益。

其四,虚云和尚强调佛法修持“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如鼠龁棺材,但从一处用力,久自得去。”千万不可今日向这路一逛,明日又向那路一游,路路不对,流离浪荡,则终无到达之期。

其五,虚云和尚认为初学者于佛法修持,多希望得到明师指点,这固然是很好的愿望,可现在是末法时代,“末世邪师,各各自谓是善知识。”到哪里寻访真正的善知识呢?应当说确非易事。有的人有缘能得到善知识指点,但也有一些人撞到伪善知识那里去了,那就很危险,而且结局可悲。怎样来判别真伪善知识,这对于初学佛法修持者来说极为重要。对此,虚云和尚强调每一个初学佛法修持者都“要带眼识人,又要有双好耳,听法能辨邪正。然后将所见所闻的,放进一个好肚里,比较他的是非得失”。虚云和尚认为只有这样,“修行就不会走错路,不上伪善知识的当。’正是感到末法时代善知识难寻,所以虚云和尚一再苦口婆心地劝导众人要有信心,坚信自心即佛。同时,认真深入经典,奉研《楞严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以把握佛法的真谛,指导自己的修持。

正是这样,虚云和尚根据佛陀的教诲,参诸自己百余年修持体验,在佛法修持的历程、要领以及应当注意事项诸方面多有见地,并且以之教育学人,充分显示其一心向佛,慈悲度众,苦心育人的风范。同时,也以其自具特色的佛法修持思想与实践体验,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第十章 以戒为师 严守毗尼

一、戒为佛法根本,学佛必须学戒

戒,梵语音译尸罗,意指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最初的戒,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举外道所作之非行来教诫佛教徒者。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前,留下于其身后,众弟子要“以戒为师”的教导。正是这样,《华严经》有云“戒为无上菩提本”。自佛教传入中国直至今天,佛教弟子无不以戒的尊严为佛教的根本精神之所在。在实践中,“凡为佛子,不论在家出家,进佛门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受戒。否则即使自称信佛学佛,也是不为佛教所承认”。虚云和尚作为有着近现代禅宗泰斗之尊的高僧,对于佛教戒律终生严奉,堪称一代表率。

早在清咸丰八年(1858),19岁的虚云和尚决计脱俗离尘,投入空门之际,即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其中已告“投入空门受佛戒”之志,表达自己“持净戒”以保“无瑕疵,玉洁冰清四威仪”的大志,可见当时虚云和尚对于佛门戒律已有较为明确的了解与认识。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