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虚云和尚传(73)

何明栋 著

正是这样,虚云和尚对于《楞严经》的研读与奉持则是很自然的事了。虚云和尚对此经造诣很深,也曾经结合自己研读与修持的体验加以注解,著有《楞严经玄要》(稿),惜已散佚。当然,由于资料的散佚,今天我们无法知道虚云和尚最初接触、学习《楞严经》的具体情况,但从岑学吕编辑《虚云和尚年谱》中可以看到,早在清光绪二年(1876),虚云和尚已在宁波天童寺听讲《楞严宗通》。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应道明和尚之请,虚云和尚在江苏镇江焦山寺通智和尚主讲《楞严经》时,已为之助讲偏座。清光绪三十年(1904),虚云和尚在云南昆明福兴寺闭关出关后不久,即在昆明筇竹寺等处讲说并倡印《楞严经》,以广泛流通。此后直至1959年圆寂,虚云和尚讲说《楞严经》的次数难以计算,就是平日在为众讲开示和答问中都以“楞严”思想为核心,勉励学佛者以《楞严经》为依据,以“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经过百余年的研读与修持实践,虚云和尚对《楞严经》的内容与核心思想的把握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在开示学人、解答咨询时,顺手拈来,娓娓而道。民国三十二年(1943)一月十七日在重庆慈云寺为信众说开示中,对于《楞严经》意旨,虚云和尚做了经典概括,“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士所译,只有10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七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对于《楞严经》的重点,虚云和尚概括为“全经着重说‘淫’字。由于这个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在虚云和尚看来,正是这个淫字,“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虚云和尚从人的一生分析道,人的投生,起着由于淫欲,等到出生之后,就以财为主。所以,虚云和尚强调在佛陀所以告诫众人示罪之中,“淫为首要”。因为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且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在分析了“淫”的危害之后,虚云和尚进而剖析道,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为道,有不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之中滚来滚去。”所谓“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而由五欲生出喜、怒、哀、乐、恶、惧、欲七情。自性不明的人被七情所感,五欲所困,因此生死不了,造业深重。

与此同时,虚云和尚将《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全经前前后后所就不离五阴”。五阴又称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等。这里的蕴是积聚、类别的意思。色蕴指一切色法即物质的类聚。受蕴指苦、乐、舍等所生之诸受。想蕴就是眼触而产生的想像,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行蕴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识就是了别的意思,识蕴即由识去辨别所缘对的境界。所以,虚云和尚强调《楞严经》“教我们照破五蕴皆空,最后说知有涅槃,不恋三界。”对此,虚云和尚希望学佛者明白五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要进入这一境界,就要“时时刻刻,依经所说,用智慧观照五阴,照得明明白白,就见五蕴皆空了。”此中的关键,在于《楞严经》强调的“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虚云和尚希望众人能恒持平常心,能转万物,而不被万物所转。真正保持随心自在,处处真如。到了这一境界,修持用功也就可恒持如一,无论动静,皆能做主,这即真正禅和子的本色。

从另外一方面看,虚云和尚对《楞严经》中就“真如自性”、“自性本体”等一系列命题研读深详,自有见地。他认为《楞严经》可以作为佛学中“对宇宙本体之研究”,以及“其他对于世界之物造与成坏,人身器官之组织……”等等论述的代表作。虚云和尚认为《楞严经》及其他一些经论,对上述命题“多有详细论列与说明,且大多与后来哲学、科学发见者相合。”所以,虚云和尚强调从《楞严经》等的上述贡献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佛教的神妙与伟大之处”。因此,奉持《楞严经》为圭旨,对学佛者说来,有利于坚定道心,严守戒律,增长见识,启发智慧,精修猛进。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