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43)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43)

佛法都是靠自修的,没有从外头加入的。佛只能把他的方法告诉你,只能加持你,使你能够修。如果触到魔障,可以用这方法对治,如果你常念圣号,他可以帮助你。但是,你得念他,如果你不念他,他也帮不上你。

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修弥勒菩萨慈心观。他在山里坐了十年,专心修慈心观,对一切众生慈悲,修了十年,什么都没得到。例如我起火,烧这锅水,烧了十年,看看水还没有热气,连温度都没有。他退心了:“唉啊!我修了十年,功夫白费了,还是下山去参学参学。”他就往山下走,碰见一个老太婆。拿着很粗的铁梁在那里磨。他感到不解地问:“老太太!老太太!你这个是干什么用啊?”她说:“磨绣花针,我女儿要出嫁了,我磨个针给她作嫁妆。”无著菩萨就笑说:“你太愚痴了。等这针磨好了,你女儿还等得及吗?早都死了,不用说嫁了,你还磨得成吗?你好大年纪了?”她说:“我不管,功到自然成。”(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正确的修行

阿姜摩诃布瓦

4. 如果你们不修行,你们就不能了解法。坦白地说,只读它或研究它,你们是不能懂得法的。或者,虽然懂得它,但是你们的了解仍然是有所欠缺的。譬如,这儿的这个痰盂,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一只痰盂,但是却不完全知道这痰盂。为什么不完全知道呢?如果我称呼这只痰盂为锅子,你们会怎么说呢?假设每次我须要它时我说:“请拿那只锅子过来!”那必然会使你们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们并不完全知道痰盂。如果你们知道,那就不会有问题,你们只会单纯地拿起那个东西递给我,因为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痰盂。你们了解吗?它是一只痰盂,是由于世俗,这个世俗被国内各地所接受,因此,它便是痰盂了。但是,并没有任何真实的“痰盂”存在。如果有人想称它为锅子,它就是一只锅子。它可以是你们所叫的任何什么。这就称作“概念”。如果我们完全知道痰盂,纵使有人称它为锅子,也不会有问题。不管别人叫它什么,我们都不会受到干扰,因为我们并不昧于它的真实性质。这就是知法的人。(摘自《福聚院网站》)

◇◇◇◇◇◇◇◇◇◇◇◇◇◇◇◇◇◇◇◇◇◇◇◇◇◇◇◇◇◇◇◇◇◇◇◇◇◇◇◇◇
意大利禅修记

 

飞越过冰寒的“阿尔卑斯山脉”,再攀登上这海拔二千英尺的橄榄山林来修习四念处,却仅仅是起步而已!

禅修期间每天攀爬至后山行禅时,Robert Frost的这句名言“森林里有二条叉路,我选择人烟稀少的一条,所见果然不同”,一遍复一遍的在心中烙印后,沉化为“清醒的孤独”感。

这“清醒的孤独”感,是对世尊的告诫和遗教,深刻省思、体会后的坚定信念。

世尊告诫:一个人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尸骨可积累如王舍城的毗富罗山高,而所流出的泪水比四大海水还多……;我只教导一件事,那就是知苦集和向苦灭──心得究竟解脱。世尊入灭前遗言阿难:要以自己为依归,不外求任何依归;要以法为依归,不外求任何依归;要以四念处为依归,不外求任何依归。

(摘自《觉悟之路》网站 陈慈兰)

◇◇◇◇◇◇◇◇◇◇◇◇◇◇◇◇◇◇◇◇◇◇◇◇◇◇◇◇◇◇◇◇◇◇◇◇◇◇◇◇◇
参学琐谈 (43)

九 宝华受戒

所谓“正路”,可不是现代宽阔平滑的柏油路,而只是由历代高僧大德,从荆棘满山的蓬莽中,开辟出来的一条迂回不平的石子路罢了!可是,千万不要小看了它,因为有无量的法门龙象,都是从这条迂回不平的路走出,然后才步入到光明大道哩!

石子路的右边,张了许多草黄色的旧帐篷,里面住着投降不久的日本军队。此时他们好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不敢耀武扬威地残杀中国人了!也再不敢侮辱中国人了!他们看到路上来往的中国人,哪怕是个小孩子,也竖起大拇指来说声:“您是大大的中国人!您是大大的中国人!”

行行复行行,又足足走了一点多钟,才到了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宝华山下,我们看到那片颇饶诗境的所在,本想休息休息再上山。可巧,很多从山上运柴下来的妇女,停在那儿洗这洗那的,害得我们不得不再爬个山坡,才停了下来休息。

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