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4)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三、贪吝的害处

列举十则实例

《福盖正行所集经》的第一卷说:“心中起了贪念,就像奴仆那样受到束缚而不得自在。身体贪着感官的享乐,不明白无常的道理,而劳劳碌碌地度过一生。由于愚痴,所以才会产生我慢,对于自己的财物,百般地吝惜和守护,见到乞求的人,调头就走。从不在寂静的地方修持净戒和练习禅定,也不做贡献大众的福利事业,这一生必然空无所得!”

“财物会增长骄傲、我慢、掉举和散乱,不但产生许多忧愁和恐怖,而且障碍宁静的心念和导致快乐的善法。所以,财物是无常散坏、是会使人堕落的东西。……虽然花钱和享受物欲时,可以得到一点快乐,可是它却极为短暂而且宛如过目云烟,稍纵即逝。……拼命赚取财物,结果苦多乐少,而且成为无数烦恼的根源。”

《成实论》中提到了七种吝啬的果报:

(一)出生时双眼失明。

(二)愚痴无智。

(三)投生在邪恶和冤仇的家庭。

(四)在母胎中夭折而死。

(五)常受一切恶物所恐怖。

(六)善人纷纷远离而不敢亲近。

(七)造作各种恶事。

《六波罗蜜多经》的第四卷记载:吝啬的人常怀着忧愁和烦恼。在现世中,吝啬是各种苦恼的根源。来世也是如此。吝啬而不将积蓄的财物拿出来布施,就如同在逆风拿着稻草做的火把前进一样,稻草烧完以后,火烧到了手就会疼痛万分了。但如果很快把稻草做的火把丢掉就没有痛苦了。我们应当观察这些财物宛如燃烧的火炬和虚幻的阳焰一般,尽速舍弃,以求真实的福德和利益。如果许多贪心和吝啬的人在一起互相赞叹:“你们真聪明!把珍奇的财物守护得这么周密,真是有办法!不要像那些愚笨的人拿钱去布施!”这些毁谤没有三世因果的人,死后会堕入地狱、饿鬼和畜生道。纵使侥幸得到人身,也一定是贫穷和下贱的。……所以吝啬有无量的过失。

有些人不布施的理由是──看见别人为了名利而布施财物,感到很俗气。殊不知:为了名利而布施总比吝啬不布施还要好得多!因为每个人不一定都是圣贤,圣贤不是马上可以一蹴而就的。圣贤清净的心地也是由凡夫的名利分别心不断修养得来的。所以我们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多用布施来锻炼自己,而不要因噎废食。就如同佛陀在《百喻经》里所说的:“有一个眼睛出了毛病而在痛苦,另一个女子就说:‘有眼睛就会有病痛!’其他的女子听到了以后,恐怕自己的眼睛将来也痛了,就全部把眼睛挑出来以求无痛。这如同有人说:布施得到财富没什么了不起,当财富失去以后,就会忧愁苦恼,所以干脆永远不要布施算了!”

有钱财而没布施,会惹来很多苦恼。他担心盗贼、税金、利息、钱财的多寡而生活得不自在、睡得不安稳。甚至还遭受邻居“为富不仁”的唾骂和嘲笑。《菩萨本行经》说:“如果见到乞求的人,就愁眉苦睑,那位仁兄已经快要成为饿鬼了。”《正法念处经》也说:“丈夫叫太太布施出家人,家里有财物,而太太却打妄语说没有而不肯布施,这位太太死后会堕落饿鬼道,成为‘针口鬼’。肚子很大,嘴巴和喉咙像针孔那么小,哪能咽下食物呢?如果自己独享美味的饮食,而不请妻子眷属分享,这种人死后会变成专门吃气体或只能吃到气味的饿鬼,这就叫‘食气鬼’!”

《像法决疑经》说:“不布施,戒就无法洁净。戒不清净就无法发起悲愍的心。没有慈悲心,对于一切事物就不能安忍和逆来顺受。不能安忍,就无法勇猛精进用功修行。不精进修行,就无法得到禅定。没有禅定功夫,智慧就无法显现。没有智慧,就时常会被烦恼所束缚。”

吝啬而不布施,不但现世会产生许多烦恼、无法修行,而且还会使人不得善终,来生又堕落在很糟糕的境界。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