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7)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四、布施的二十九个譬喻

(一)布施是坚固的宝藏,因为它的果报,没人抢得走。

(二)布施是破苦的良方,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快乐。

(三)布施是优秀的驾驶员(善御),因为它能引导人们达到美妙的境界。

(四)布施是最好的护身符(善符),因为它使我们结交了许多金兰益友。

(五)布施是安稳的行为,因为常布施的人,临命终时,心不畏惧。

(六)布施是慈悲的化身,因为它能普遍救助众生。

(七)布施是众善之所归,因为它能消灭苦恼这群盗贼。

(八)布施是威猛的大将,因为它能降伏吝啬这敌人。

(九)布施是美妙的果实,因为它为一切天人所爱护。

(十)布施是清净的道路,因为它是千圣万贤所走的途径。

(十一)布施是积善和福德的大门。

(十二)布施是办事的桥梁。

(十三)布施是聚集群众的助缘。

(十四)布施是财富的种子。

(十五)布施是福德和善人的特征。

(十六)布施是修道的最初正因。

(十七)布施是提升人格的重要法宝。

(十八)布施是称赞和名誉的源头。

(十九)布施是走进群众而没有任何困难的本钱。

(二十)布施是内心不悔恨的窟宅。

(二十一)布施是善法和道行的根本。

(二十二)布施是各种欢乐的泉源(或森林)。

(二十三)布施是富贵和安稳的福田。

(二十四)布施是得道和涅槃的资粮。

(二十五)布施是圣贤所建立的典范。

(二十六)布施是一般人所效法的榜样。(参阅《般若论》和《大智度论》第十一卷)

(二十七)布施是亲密的善友,因为始终相互利益,而且不会受损害。

(二十八)布施是良好而密合的盖子,能遮挡饥渴的风雨。

(二十九)布施是坚牢的船只,能渡过贫穷的大海。(《大智度论》第二十二卷)

五、布施的五种相对情况

《教乘法数》和《法苑珠林》的第八十一卷说:

(一)就福田(对象)和财物来论胜劣

1. 田胜财劣──如孩童布施泥土给佛陀。

2. 财胜田劣──如用珠宝布施穷人。

3. 田财俱胜──如用宝物布施佛菩萨。

4. 田财俱劣──如以牧草布施畜生。

(二)就心地和财物来论轻重

1. 心重财轻──贫女以恭敬心布施旧毡子给大众,得福多。

2. 财重心轻──王后以傲慢心布施宝物给众僧,得福少。

3. 心财俱重──以虔敬心布施贵重的物品,得福最多。

4. 心财俱轻──以轻慢心布施小卡片,得福最少。

(三)就施者与受者来论染净

1. 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有道德的人以慈悲心布施食物给死刑犯。

2. 施者不净、受者清净──贪官污吏以财物布施清修的道场。

3. 施受俱净──如宝积佛以香花供养释迦牟尼佛。

4. 施受俱不净──盗贼送赃物给贪官污吏。

(四)就心地和境界来论空有

1. 空心不空境──虽然学习空观,爱惜财物而不布施,还是受贫穷的果报。

2. 空境不空心──相信布施财物可得到很多财富,所以很乐于施舍。但因不明白空理,所以得到的福报和福德仍然很有限。

3. 心境俱空──心中明白空理,而且又能勤于布施财物,福德最大。

4. 心境俱不空──心中不明白空理,又吝惜财物而不肯布施,糟糕透了!

(五)就所施的财物与所得的福报来论多少

1. 施多得少福──愚痴的人祭祀不如法,花费虽多,得福甚少。

2. 施少得多福──以慈悲心奉养修道的人,布施的财物虽少,得福却颇多。

3. 施少得少福──以巴结和恐惧的心布施财物给地痞流氓,没有什么福报。

4. 施多得福多──修建寺院和佛塔,布施得多,福报更大。(其他变化情况,请参阅拙著《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