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78)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十三、布施的境界和层次

布施可以分为愚痴心、分别心和平等恭敬心三种境界:

(一)愚痴的布施 《頞多和多耆经》说:“愚痴的人布施,只知道布施会受人称赞,布施会有好的声誉,而不知道布施的真正好处。他虽然布施,可是无法体悟世间无常的道理。世间本来非常苦,他却误以为快乐,而放逸享受。财物本来属于世间所有,愚人却认为财物属于自己所有,而且可以长久掌握。他把不净的事物看成清净。他不知道行善得乐、造恶得苦的真理。愚痴的人布施时,不知道受施者品德的好坏,他也不知道:以善良的心布施得道的人,可获无量的福报。”

(二)分别心的布施

布施时斤斤计较,只选择良好的福田布施,而不布施顽劣的众生。因为他认为这样布施才会得到较大的功德。例如《十诵律》说:“(初发心学习布施的人)不应布施给下面这五种人:没有羞耻心、肆无忌惮、有嫌疑、邪恶狡猾而没有智慧、以及将要舍弃戒律的人。”

这种境界的人有三个特征:

第一是分别心很强。他想:同样一样东西与其布施给阿猫阿狗那些人,不如投资到好的福田,将来可以有大收获。他没想到:因为布施时起了分别心,心中就无法清净;而且福德也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第二种特征是势利眼。他常巴结上司则轻视属下。他喜欢锦上添花,而不雪中送炭。他一心只想寻找一位品格、学问样样第一的人供养,而不知道“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佛”(《梵网经》语)、“平等恭敬一切众生才可急速成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他苦心追求供养善知识,而不知家中的老母亲原来也是一位活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以百千种高贵美妙的宝物供养一百位证得五种神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的仙人、一百位修行人、一百位善知识,不如以微少的东西供养父母。”

他不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不知道佛法是心地法门,应在心性下功夫。真正的佛法僧三宝乃是人人本具的自性清净心。

他不知道一切众生都轻视不得。《法华经》是诸经之王,常不轻菩萨时常礼拜恭敬一切众生。对于众生有了高下尊卑的分别心,就会产生我慢和杂念纷飞。又怎么能证入佛陀圆满的心智呢?

第三种特征是正义感。他常嫉恶如仇,巴不得让天下的恶人早日死去、所有的坏蛋通通死光。他轻视破戒和造恶的众生,而不知道仇视不但无法把恶人感化,而且会造成对立和隔阂。嫉恶如仇也是使心灵不得宁静的一种烦恼啊!

(三)平等恭敬心的布施

这种布施是菩萨的境界。布施时不计较福田的好坏,也不希望回报和功德。他时常发愿平等度化一切众生,随顺众生的需要而布施,“先以欲牵勾,后令入佛智”。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说的:“尽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我都随顺他们的性向和需要来转变我的教育方式。我用各种方法来服侍他们,用各种物品来供养他们。我平等恭敬他们好像对待父母、师长、罗汉和如来一样。对于病苦的众生,我愿意当他们的好医生,给他们医病和服药;对于迷路的众生,我愿意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大道;在黑暗的夜里,我愿意当做明亮的灯光去照耀他们;遇到贫穷的众生,我愿意教他们一技之长或者引导他们得到无尽的宝藏。菩萨总是这样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的!……因为以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众生,才能成就圆满的慈悲。以大悲心来随顺众生,也等于供养如来了。”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