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83)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二)解救自己的危难

布施不但要救助众生的危急,而且也要针对自己的困难和弱点来下手。譬如,会感觉口渴的人,就常请人吃水果和喝茶;常生病的人,就戒杀放生,而送医药给贫穷的病人;近视眼的人,就布施油灯;智力差的人,就印送经典,这叫做“应病与药”。下面我们就举两个以布施来解除自己危难的例子:

《百缘经》记载,过去迦叶佛时,有一位长者,出家修道,不能精勤用功,又染上重病。医生教他吃乳酥来补身体,没想到吃得太多,夜间发生了热渴,找不到可以解渴的水来喝。迦叶佛就教他以清净、美味的饮水布施在寺院修行的出家人,并且很诚恳地忏悔自己的业障。因为布施清净的饮水给出家众,所以他过了两万年,生生世世从不热渴,而且嘴里时常有甘美的唾液。后来投生在印度舍卫城,做一位很有钱长者的儿子,相貌端庄可爱,嘴里自然有甜美的唾液,而不必吸吮母奶。年纪较大以后,跟随释迦牟尼佛出家修道,而证得阿罗汉的圣果,他的名字叫做耶奢密多。

《阅微草堂笔记》的第一卷记载了一个布施化解冤仇的故事。胡牧亭御史说:他所住的乡里,有人饲养了一头猪。这头猪每次遇到邻居某位老先生,就怒目叫吼,一直要冲跑出来咬他。遇到其他的人都不会这样。那位老先生起先很恨这头猪,想把它买来宰割,吃肉吃个痛快。后来他突然领悟到:这大概是佛经中所说的“宿冤”(过去世的冤业)吧!世界上没有不能化解的冤仇。于是他就出了一个很好的价钱,买下了这头猪,并且把它送到佛寺去做“长生猪”,打算长期饲养这头猪,而不杀它,一直养到它自然死亡为止。没想到隔了一段时间他又遇到那头猪时,那头猪不但不会像从前那样怒目相向,而且还很驯服和体贴地靠近他。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于冤家债主,我们更应本着慈悲心去关怀和对待他。常布施他美好的东西或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他不接受,你可以用化名布施,或者在暗地里帮助他。甚至以他的名字做功德,或者行善后把功德回向给他,并且再代他将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那就更圆满了!

总而言之,当我们遇到福田或贫病的人,而自己又有钱财时,便应及时布施,以免错过大好时机,等将来钱财花光时,才想到要布施,那就来不及了。这好像佛陀在《百喻经》里所说的:

“有一个人在一个月以后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他事先准备贮存,以免匮乏。他心里想:‘如果每天从乳牛身上挤出鲜奶来积蓄,就需要很大的木桶,而且牛奶在木桶里放久了容易变质。不如把它藏在牛的肚子,等到宴客那天才挤来食用,岂不是既新鲜又省事吗?’因此他就把他所养的那头乳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也不每天去挤鲜奶储存。一个月后,宴客的日子到了,他就把乳牛牵出来挤奶,可是不管怎样用力,却都挤不出奶,当场给客人讥笑了一顿。”

这故事比喻:想要等到钱财多时才来救济贫困的人是错误的,应该把握机会,及时布施,否则不就和那个把鲜奶贮存在牛的乳房里的愚人一样吗?(史天行译:《百喻经故事》)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