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一○六)

给每个人的法 ②

(阿姜李)

举悉沃里尊者的例子。他吃得有节制。怎样有节制呢?我们多数人只知道,悉沃里尊者得到的供养极其丰富。但那样的丰盛从哪里来?来自有节制地吃。吃有节制,会成为富足之源。悉沃里尊者是这样做的:无论何时他得到布匹,如果不送人一块,他自己不用。钵里得到食物,他会送一些给人之后自己才吃。他得到的四受用品中无论哪种──食物、僧布、居处、药品,无论得多得少,一旦为他所有,不把其中一些与周围的人分享,他自己不用。得到许多,他给众人送大礼。只得一点,他还是尽量有益于人。这给他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好事。朋友喜爱他、僧团喜爱他、人们善待他。这就是为什么说,布施结交友谊、排除敌人。

悉沃里尊者就是那样做的。他从那世谢世、最后一次重生时,得到各种各样的财富,从来不需挨饿。即使他住到食物本该稀少的地方,也从来不曾有困难、从来不曾短缺什么。

这个故事的意义是,我们得到什么,只吃三分之一,把其它三分之二送出去。适合给动物的,布施给动物。适合给人的,布施给人。适合给僧团修行同伴的,我们带着清净之心布施。这就是消费有节制的意思。我们的身与心都有自在。死时,不会受穷。

这个道理不仅对佛教徒,而且对外面的现代世界,也是好的。这是克服暴力活动的良方。它怎么克服暴力活动呢?人们不受穷,不会暴动。暴力活动从哪里来?它来自那些没有家可住、没东西可吃、没人照顾的人。又穷又饿到这个地步,他们就想:“只要我在苦,让大家一起苦。不要有私人财产。大家一起公用。”这样的想法来自于贫穷与匮乏。为什么有贫穷呢?因为有的人只管自己吃。他们不与大家分享。等到有许多人受苦、想报复时,他们就转成革命者,或者成为恐怖活动者。

因此,恐怖活动来自于贪与自私、来自不分享我们所得。如果我们得到十铢,可以布施九铢,吃一铢能买的东西。那样,我们会有许多朋友。那样会有爱心与慈心、宁静与繁荣。怎么会呢?当老百姓有地方住、有饭吃,当他们有饭能吃饱,躺下睡得着时,为什么要脑袋里找麻烦,去参与政治的混淆呢?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教导我们,消费有节制是件好事,是件尊贵、杰出的事。我们这样修持,就符合了这句经文:节制进食,修持正善、修持有方、益己益人。隐居静处:不要做忙人。无论你住哪里,要尽量安静、平和。不要相互牵扯、与团体其他成员相互凑热闹。不要参与事件,除非实在不能避免。当你学过了、理解了,就去找个僻静、独居的地方住下来禅定。你跟其他人住时,要找安静的团体一起住。你一人隐居时,要安静。即使你与团体一起住,也要独自静处。只接受团体提供的和合优点。你一人隐居时,不要动作太多。你的行、语、意要平和。你与两三个人一起住时,不要参与争吵,因为吵起来不得安宁:行为不宁静,你会反复发作;言语不宁静;你心里带着愤怒、报复、恶意的念头。这样会升起各种各样的恶业。你住的团体里,四人也好,九十九人也好,必须确保团体的安宁,不要做那些争吵、伤感情、有害于对方的事。僧团内要合作、宁静地修习戒与法。那时它才是一个好僧团,有秩序、有文明、有利于每个成员的进步。按照佛陀的教诫,这是我们作为佛弟子的职责一部分,这就称为:制造一个安静的地方居住,身与心有自在。

确立于提升的心智:不要自满。勤修定力,达到提升的心智层次。经常修定、经常坐着入定,为僧团作榜样。你谈话时,要请教怎样培养禅定主题[业处]。要谈论修定的果报。要修行,灭除心的五盖。你这样做时,就是在遵照提升心智的教诫。另一个心智的提升层次是,心已脱离五盖而入定、无上下浮动。它坚定、结实、有力、不再有污染。这就称为:确立于提升的心智。因此不要自满。始终不断地在这上面努力。这是诸佛的教诫:你这样做时,就是在遵循诸佛的教导。这是佛陀之言,是他亲口所说。因此,我们都应当努力训练,在内心升起这些原则。如果你诚实端正,在这些教诫中确立起来,那么即使你还不能使心智彻底灭苦,最最起码,你在朝正确方向培养自己。你的坏习性会一天天消失,取代它们的是你过去从不曾有的好习性。你现有的好习性,会茂盛、壮大。因此,你听了这个开示,要拿回去用于修行。要训练自己,行为遵照佛陀的教诫。你那样做时,会在他的教导中成长起来,得到喜乐与进步。(完)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