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一四六)

寻找涅槃

对寻找法或真理的人们而言,除了了解自己,探讨生命的本质或佛教的要义以外,没有其它活动。

真正学法在自心,而非心外。心外求法只在某些层面需要,了解内在的生命和心念才是真正地研究佛法。如果研究心性,我们将会进入佛法的核心而熄灭所有痛苦烦恼。

今天的主题是死前“寻找涅槃”。 对每个人来说,在今生今世找寻涅槃是必需而紧急的。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趁活着时来研究,学习和了解佛法。否则,死了将会错失良好的机会。死后涅槃只是一种方便教法,鼓励人们学习,带给大家希望。

佛陀教导我们于现世找寻、亲证的涅槃是指大自然的定律或真理;这样的境界每个人都能证得,因为佛法是着活生生的人所说而不是死去的人。死后的生命在不可及的未来,无法看见,无法证明。

如果能如实地知道,看到和体会每个当下,我们将会如佛陀所教,对生命不再有疑惑。

大多数人行善时心中还存有疑虑,无法保证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还未亲证真理。如果已经证悟,我们会有信心向他人解说并邀请他们同证真理。

存于每个人的本性,是不分阶级,不论国籍、语言,不管识字与否。真理从有人类就一直在那里,即使佛陀还未开悟前也已经存在。但佛陀是首位发现的人,他证悟到真理的境界,大自然的定律。 涅槃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时刻之中,但我们却不知道,不明白,忘记原有的自心,向外追求。假使我们有很强的愿力,想要在今生认真地寻找,我们将能找到。 如果此时此刻,我们能看见自己的心与生命,看见清净平稳(中性)的心,那就是涅槃。因此,我们说涅槃可以证明,可以接触到。佛陀所教的真理是真实存在的现象,他看到生命没有一切幻相,没有任何痛苦烦恼。幻相与苦恼不是实有的,他们只是过客。

生命的本质纯净而无幻相,自然地显现,不需要外加任何事物。因此,如果能够找到真正的方法,以无所求的心正确地修习,我们必定会证到涅槃。那境界是如此自然,得后感觉像无所得。万物都在那里,但那里又无一物。

我说最好在活着时找涅槃。但有些人却期待未来或死后的果报,这样的信仰在世界上的很多宗教都可以看到,即使那些说自己无宗教信仰的人也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找到真理,不能见到原有的本性。

你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现在听我演讲,有些人明白,有些人可能不明白。 说法是我的任务,听法是你们的责任,懂或不懂要看个人。真正想要求法的人可以很容易了解,但其它人可能有困难。

事实上,每个人都想要找真理。现在这个时刻,如果心平静没有贪瞋痴,涅槃已经在这里。这样的境界很自然地存在每个人的心。人人可以亲自体会,不需要等到遥不可及的未来。

因此我说,现在就要来找涅槃,要活在每个当下。大部份时间,我们忘记自己,只注意外在的事物,既想过去又追未来,无法拥有真正的庇护。 如果能时时刻刻安住于当下,我们离涅槃并不远。现在,我们迷失了方向,不能找到开悟的方法,是因为妄想心不断挂念过去与未来,就像封闭自己而无法找到出路。 所以,请大家试着活在当下,不要忘记自心。尝试以觉知身体的每个动作来迎接每个时刻。这是提醒自己最佳的方法。

简单的说,只要有自觉,不用多做什么,因为清净圆满的觉性本自俱足。因此,让我们改变原有的态度,从现在开始寻找涅槃,精进地培养自觉,我们将会自然地证悟。

(摘自《法雨》第1期 隆波通主讲)

 

◎◎◎◎◎◎◎◎◎◎◎◎◎◎◎◎◎◎◎◎◎◎◎◎◎◎◎◎◎◎◎◎◎◎◎◎◎◎◎◎◎

三种念头

有三种念头会导致盲目、无知、使智慧消失,使烦恼滋生,对证悟涅槃没有助益。哪三种?贪念、嗔念与伤害念。

有三种念头会扩大视野与见闻、使智慧增加、会促进和谐,对证悟涅槃有助益。哪三种?舍离念、慈悲念、施助念。(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